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章 索要老母鸡

回到家中,苏童立刻开始指挥一家人开始准备午餐。

“宣武,你把背篓里面的野菜拿出来一点,仔细地摘一些,我们要用它们来做今天的面条。”苏童吩咐道。

“崇文,你把背篓里面的药材都拿出来,小心地放到太阳底下,让它们好好晒晒,这样可以卖个好价钱。”苏童继续指导着。

“雅婷,你把背篓里面的琉璃杯取出,用水给它洗干净。洗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别让它们摔了,这些杯子可是很珍贵的。”苏童温柔地提醒女儿。

然后,苏童自已拿来一个大面盆,倒入一大瓢黑面,再倒入半碗清水,开始熟练地和面。

她的手法娴熟,面团在她的手中逐渐变得光滑而有弹性。

今天中午,苏童决定做一顿山野菜杂面条,

摘完野菜的大儿子赵宣武,立刻去灶房生火。他熟练地将柴火堆叠起来,点燃火种,不一会儿,灶房里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苏童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然后用刀切成细细的面条。

她的动作流畅而迅速,不一会儿,一大盆面条就准备好了。

等面条切好,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苏童将面条轻轻放入沸水中,用筷子轻轻搅动,防止它们粘连在一起。

不多时,一锅热腾腾的野菜面条就做好了。

苏童将面条盛出,盛入碗中,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山野菜杂面条就呈现在家人面前。

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这顿简单却美味的面条。

大儿子宣武,嘴里嚼着面条,突然抬起头来,带着一丝兴奋问道:“娘,咱们明天还去镇上吗?”

苏童放下手中的筷子,认真地点了点头:“嗯,要去。把今天挖到的药材和那个精美的琉璃杯卖掉。然后,再买些粮食。”

她的眼神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和,仿佛在为家庭的未来做着周密的打算。

“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今年收成肯定不好。”苏童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所以,趁现在粮价还不算贵,咱们多囤一些粮食。这样即便收成不好,至少家里人不会饿肚子。”

二儿子崇文,听到母亲的话后,眼中闪过一丝机智:“娘,等会我跟我哥去大林爷爷家,再借一次他家的牛车吧?”

苏童听到儿子的提议,脸上露出了一脸的微笑:“好的,辛苦我的两个儿子了。”她的眼中充满了对孩子们懂事的欣慰和骄傲。

两个儿子急忙摇头,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辛苦!不辛苦!”

饭后,苏童从口袋里掏出五文钱,递给了两个儿子。

“宣武,崇文,你们拿着这些钱,去赵大林家,明天我们要借他的牛车用。”

这五文钱,是苏童为了确保能够顺利借到牛车,提前支付的定金。。

苏童自已则留在了家中,她开始细心地打理那些从“土里”辛勤挖掘出来的药材。

除此药材之外,她还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些珍贵的高脚杯,这个可明天的重头戏。

就在这时,宁静的院门突然被猛烈地推开,发出了一声响亮的“砰”。

苏童一扭头,目光落在了刚刚闯入的两个人身上。

那是他的婆母钱翠花,以及钱翠花的三儿子赵德平。两人身着孝衣,脸上挂着一副丧绝的表情。

显然,钱翠花的大儿子赵德柱一家七口,刚刚被安葬完毕。

苏童面色无波,不动声色地将旁边的野菜轻轻盖在了药材和高脚杯上面,以避免被钱翠花看到。

然后,她缓缓地站起身来,准备处理这两个不速之客。

与此同时,苏童的女儿赵雅婷,看到奶奶钱翠花的一瞬间,立刻条件反射一般,吓得小脸煞白。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严厉老太太的恐惧,于是她没有片刻犹豫,撒腿跑进了屋子里面,躲进了自已的小世界。

钱翠花这个死老婆子,刚刚埋葬了大儿子一家,似乎一刻也等不及,就带着三儿子赵德平,急匆匆地来找二儿媳苏童的麻烦。

苏童心中明白,钱翠花的野心和贪婪是无止境的。

这个死老婆子,不把四个儿子全部折腾零散,她是不会停止作妖的。

在农村的传统习俗中,家中若有人去世,家属必须穿着丧服以示哀悼。

这种丧服通常是纯黑色或纯白色的衣物。

丧事结束后,家属需要脱下丧服,象征着从悲伤中走出,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在这一过程中,穿着丧服进入他人家中被视为不吉利,因此在丧事结束后,人们通常会先回家更换衣物,再拜访亲友。

钱翠花和赵德平,两人都穿着丧服,却出人意料地走进了苏童的家里。

他们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当地的公序良俗。

苏童带着些许疑惑和不满,开口询问:“娘,您二位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钱翠花的声音冷冽而严厉,她毫不客气地斥责道:

“什么事?我们一家人都在忙着处理丧事,你们四口却是其乐融融。还用问是什么事吗?”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责备和不满,接着质问:“你说!你们四口,还到底是不是赵家人了?!”

苏童面对这样的质问,也不慌张,她反问道:“娘,是赵家人能让我家四口人吃饱穿暖吗?是赵家人,那你怎么卖我女儿,打我儿子呢?”

钱翠花对儿媳妇的顶撞早有预料,她高声回应道:“你个贱妇!居然敢顶撞婆母,真是没一点教养!”

“前几天,你竟然将筷子扔到老娘脸上,我那时忙着家里的丧事,没有跟你计较。”

“你以为,那件事就翻篇了吗?!”

钱翠花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是因为今天她带着她的三儿子一起来。

三儿子赵德平是钱翠花最为宠爱的孩子。

当初分家之后,钱翠花老两口就跟着三儿子一起生活。

钱翠花的三儿子站在一旁,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赵德平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母亲的坚定支持,以及对苏童的不满和轻视。

“二嫂。”

赵德平淡淡地开口:“你不去参加二哥的丧礼也就算了,但你这样不孝,把爹娘气病了可怎么办?”

“听说,你家有两只老母鸡。我们也不多要,给我们一只,之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