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山坡上,细心地为孩子们安排好各自的任务,然后开始若无其事地挖起野菜来。
三个孩子,小的蹲在地上,大的弯着腰,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寻找着那些隐藏在泥土中的绿色宝藏。
他们的小手使着木铲,在泥土中翻找,偶尔会兴奋地叫出声来,因为又发现了一株野菜。
然而,苏童的心思并不完全在挖野菜上。她的眼睛不时地扫过孩子们,暗中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知道孩子们很快就会挖到她事先埋好的惊喜。
二儿子赵崇文,他手中的小木铲在泥土中轻轻挖掘。
突然,木铲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他停了下来,放下木铲,用手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泥土。
“这是什么?”
赵崇文好奇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
对于孩子们来说,不认识人参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童听到儿子的疑问,假装不经意地问道:“老二,怎么了?”她一边问,一边慢慢地走向儿子。
“呀!这……这可是好东西啊!”苏童惊讶地叫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然后,她蹲了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那颗人参挖了出来。
女儿雅婷,看到苏童手中的东西,好奇地问道:“娘,这是什么东西啊?看着不像是野菜啊?”
苏童轻声回答:“这是药材,可以卖钱的。你们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别的。”
她接着告诉孩子们:“找的时候轻一些,别把药材损坏了。要不,就不能卖好价钱了。”
孩子们听了苏童的话,一个比一个兴奋。
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居然能卖钱?
卖了钱,娘就可以给他们买好吃的了。
于是,三个孩子更加认真地在泥土中寻找起来。
他们的小手轻轻地翻动着每一寸土地,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株珍贵的药材。
在苏童的细心指导下,孩子们用小铲子和双手,小心翼翼地将埋藏在泥土中的药材一一挖出。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汗湿的额头上,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兴奋的神情。
突然,大儿子赵宣武的叫声划破了宁静的空气。
“娘!娘!你快来!快来!”
苏童听到呼喊,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急忙跑了过去。
只见赵宣武站在一个小土坑旁,满脸兴奋地指着坑里。
“看,这是什么?”赵宣武激动地喊道。
苏童定睛一看,原来事先埋在地里的高脚杯被大儿子发现了。
那是一个精美的琉璃杯,尽管被泥土覆盖,但依然能隐约看到其晶莹剔透的光泽。
苏童假装捂住起伏的胸口,尽力压住自已激动的声音,故意让孩子们察觉到他她的兴奋。
“这……这可是宝贝啊……”她压低声音说道。
然后,蹲下身去,苏童用手指,一点一点地将高脚杯从土里抠了出来。
她小心翼翼地清除掉杯子上的泥土,确保不留下任何划痕。
高脚杯身上虽然有一些泥污,但完好无损,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精致,那么珍贵。
苏童将三个孩子聚拢起来,小声而神秘地对他们说道:
“我之前听你们爹说过,这种东西好像叫琉璃杯。”
“这种东西好像是从遥远的西域传过来的,每一个琉璃杯,都是价值不菲。”
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围在苏童身边,聆听着这个面前的琉璃杯。
“明天我去镇上,连同挖的药材都给卖了,估计能卖不少钱呢!”苏童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孩子们听后,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他们想象着用卖药材和琉璃杯的钱能买些什么,或许是一些新衣服,或许能多买几十斤粮食,一家人不用天天吃不饱。
村里的其他人都在在山坡上找野菜,没有人注意到苏童一家挖到什么好东西。
时间悄然流逝,当太阳爬升到天空中央,已是中午时分。
苏童一家已经挖了小半筐野菜,于是,准备下山回家。
村里的刘嫂子看到苏童一家下山,便大声喊道:“宣武娘,这么早就回家啊?”
刘嫂子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平时就喜欢对别人家的事情评头论足。
苏童听到刘嫂子的喊声,便停下脚步,微笑着回应道:“是啊,早上没吃饭,孩子饿得受不了了。”
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其实他们早上过糙米粥的。
刘嫂子听后,却有些冷冷地说道:“哎呦,一顿饭不吃,还能饿坏了?你家孩子还真是金贵!”她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
被刘嫂子阴阳怪气地讽刺了一句,苏童也不恼,只是平静地说道:
“我家孩子没你家大虎二虎金贵,两个大小伙子,连地都不带下的。”
刘嫂子听后,似乎有些不悦,她翻了翻白眼,呛道:“我家养得起!不像你,一个寡妇……”
话还没说完,她突然停住了,因为她看到了苏童冷冽的目光,令人心生寒意,让她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嘴。
苏童没有再回应,只是默默地带着孩子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去。
半道上,小女儿雅婷摇着苏童的胳膊,轻声问道:“娘,咱家早上吃过饭了。你怎么告诉刘大娘没吃呢?”
苏童微笑着,蹲下身子,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耐心地解释道:
“娘是故意这么说的。”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智慧,仿佛在告诉女儿,生活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
“咱们家虽然有粮食,但还没有到达富裕的程度。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轻易露富了,以免被一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嫉妒。”
“等咱们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碾压那些心怀嫉妒的人的时候,再适当暴露一些财富,对那些小人形成威慑。”
苏童曾经身价数百亿,她懂得如何获取财富,更懂得如何驾驭财富。
三个孩子听的云里雾里,他们还小,无法完全理解娘亲话中的深意。
苏童也不想过多解释,她知道孩子们还小,有些道理需要时间去慢慢体会和理解。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慢慢长大,会逐渐明白娘亲的用心良苦。
她站起身,牵着孩子们的手,往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