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64章

就做什么,天皇让怎么做那就怎么做。”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在潜意识之中,仍然是不把集体之外的人当做平等的人看待。”
  “很类似于“蜂巢意识”,这种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的日本学校,职场、社会之中,和传统的耻感文化结合起来。”
  “造就出了今天,在外人看来种种不太对劲的日本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日本国内不是没人发现过,也不是没人动过改革的念头。”
  “但是,还是那句话。”
  “过于快速的接纳外来文化,而没有经历时间的沉淀,消化与吸收,将让这个国家面临一个改无可改的社会性难题。”
  “也必然会遭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再加上没有一个威望显著的领导者。”
  “日本注定只能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徐凤歌满面不屑,一锤定音,结束话题。
  《论语》这句话无疑是非常适合日本的,甚至可以说是,这句话完美的表述出了,君子与小人在困境时会做出的行动。
  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便穷困,也能固守清高的节操。
  品德卑劣的人一旦穷困,就会胡作非为呀。
  细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种种行为,到现代的所作所为;在对比下同时期的我国,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一目了然。
  “中肯的一针见血的评价,日本就是满脑子小人思维。”
  “日本人是典型的知小节无大义。”
  “诚然日本儒学发展,对比正统儒学离经叛道,但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另辟蹊径了。”
  “日本人大方向上不对,细节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
  “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天地》。”徐凤歌讲,“意思是说,事物在未形成之前,就已经天然地形成了分野。”
  “后天的努力,永远无法改变这种区别。”
  “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有安时顺命才能全身。”
  “比如说,一个的人出身贫富与否,这种事情就完全是命,无法改变。”
  “作为生命的无奈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自己的出身,选择自己的父母,更无法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
  “甚至是,我们连选择自己,来不来这个人间的权利都没有。”
  “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听天由命。”
  “这毫无疑问是来自命运的碾压!”
  徐凤歌讲,“有的人出身富贵,一生顺风又顺水,无论他做什么事情,他都有如神助一般,很轻易的就做到了。”
  “有的人则是出身贫贱,家贫破败,孝亲不合。”
  “无论这个人多么的好,怎样努力的修养德性,然而命运却总会跟他过不去。”
  “一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就没有顺利的时候。”
  “哪怕这个人在怎样不甘心,拼了命的努力,但是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过是他人人生路上的起跑线而已。”
  “再比如说,有的人天资聪慧,在某一个学术或者领域,极具天赋。”
  “年纪轻轻,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一时间名与利全都有了。”
  “也有的人,即便天资聪明,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的苦学;然而,却因为没有钱财,没有背景,处处遭受打压。”
  “满腹的才华无处施展,而胸无点墨之人,却凭借家世背景,一路青云。”
  “这些事情等等,都是天注定的。”
  “人,无论怎样去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
  “甚至是,你越是反抗“命运”的安排,命运就越是对你不断打压。”
  “到最后,一事无成不说,反而活的更加辛苦。”
  “因此,在庄子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囚徒之旅。”
  “无论怎样,都躲不过命运的安排。”
  徐凤歌说,“文明在异化,人为物役。”
  “本来应该是物的主人,现在我们人类却成了物的奴隶。”
  “我们常常为名缰利锁所拘,为富贵利禄所诱,为财物美色损性。到头来,人的这一生都在主动或被动的被物裹挟进去。”
  “明明身体健康,却因为物的关系,伤身短命。”
  “明明很轻易的就能活的轻松自由,却因名,因利、因看法与评价,被一张名叫“社会”的网罗困住,不得挣脱。”
  “这一生就在名与利的摩擦中,成为粉末化作灰烬。”
  “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孝、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无处可逃。”
  “《庄子·内篇·德充符》有言,‘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庄子说,我们都生活在神射手后羿的射程之内,你被后羿射中是命运的必然,暂时没有射中,只是命运的偶然。”
  “必然统治一切,偶然无处可逃,快乐无影无踪,痛苦无处不在。”
  徐凤歌讲,“这就是庄子所说,人生四大困境之中,命运的困境。”
  “有些事情,的确是命中注定,人没有办法阻止,更没有办法改变。”
  “庄子的人生观真的很悲观,但是对照一下现实,却总能找到与庄子言论一一对应的地方。”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有的人的运气的确好的无法解释,刮奖必中,彩票也中;而你无论试了多少次,就是不中。”
  “徐大导游设置那么多次现金抽奖了,我次次都参加,次次不中。”
  很多事情,你说不信命,但是往往事情的走向却告诉你,不信不行。
  民间有句谚语说的好,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有很多命的不好的人家,道德三观极正,而有的良心都坏了的人,却处处顺风顺水。
  奇也怪哉!
  ——
  “庄子的命运论观点,无疑是悲观的。”
  徐凤歌讲,“与庄子正好相反,儒家承认,命是一种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必然性存在。”
  “但在这种命面前,儒家并不绝望,他们倡导用自己的努力去对抗试一试。”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管他什么命运不命运的,活着就要努力,所以孔子讲,‘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而偏要去做。”
  “这就是儒家对抗命运的积极性一面。”
  “人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是通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孟子则说,‘君子行法,以俟(sì)命而已矣’。”
  “君子依法度而行,结果如何等待命运罢了。”
  “而在墨家看来,根本不认为有什么命运的存在,在墨家眼里,人才是天地的主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才是自立自强的存在。”
  “老子则主张无为,但目的却是“无不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扰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
  “倡导的是“居下守弱”,“不为天下先”,目的是“柔弱胜刚强”。”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徐凤歌讲,“老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