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63章

行的“隔离措施”,你并没有被逐出村子,也没有被施加暴力行为,但你已经不被当看了。”
  这项制度,让直播间的人听得直皱眉。
  “这不就是集体对个人权利的迫害嘛。”
  “冷暴力比起肉体暴力还要残酷,后者只是凌虐你的肉体,前者却在无时无刻的折磨你的心灵与灵魂。”
  “基本上,这就等于社会性死亡。”
  ——
  “现代日本校园的霸凌事件与“村八分”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等阶较高”的往往是学习,家境优异或运动社团的佼佼者。”
  “同时,又能和其他人都能保持友好关系与领导能力的,就是他们的带头人。”
  “而,只要是带头人认为班级里,有谁违反了规矩或者不合群,那么整个集体都会把这个人排斥在外。谁要是不加入进去,就会被一同排挤。”
  “即便你不愿意欺凌他人,考虑到自己“不合群”的风险与后果,也不得不加入进去。”
  “在这种孤立,排挤氛围下,很多日本学生无法忍受长久的孤立,最终崩溃自杀;而许多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来自不断强调的集体规范教育。”
  “集体,就是日本人的生存单位。”
  “他们从小就被老师以及家长,不断的强调集体“守好各种规矩”以及“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背后则是对背叛自己所属的集体,失去集体信赖的强烈耻辱感和恐惧。”
  徐凤歌又道,“日本人的这种集体感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咱们强调的是有来有往,互相帮助、日本则是多数人对个体的绝对支配与压榨。”
  “在我国或者美国,学生在面对校园霸凌时,会下意识的去衡量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选择逃跑。”
  “而日本的学生在长期的冷暴力,校园霸凌中会产生一种“我配反抗吗”,“我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合符身份的事情”,“是不是我的行为对集体荣誉造成了污点,损失了集体荣誉”、“是不是给别人添麻烦了”等等。”
  “这种以强调集体氛围的耻感文化,让日本人在对待内部关系时,会严格遵从上下级关系,懂文明讲礼貌。”
  “但在集体之外,日本人就相对冷漠。”
  “所谓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潜台词,也就是在指“别人也不要给我找麻烦”的意思。”
  “然后我们就能看见,当日本人犯错误时,如果是显而易见的小错误,日本人会十分卖力的鞠躬道歉,点头哈腰。”
  “但是,如果他们犯了大错,这个错误的后果又很难判断时。”
  “日本人就会矢口否认,拼命的狡辩,不承认错误,千方百计的抵赖、找借口不承认更不接受这种耻辱。”
  “那是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任何一种集体行为,包括战争在内。”
  “荣誉和责任都是集体的,是集体中所有人的。”
  “不应该由其中哪一位个人所独有,承担,无论是上至天皇,下至平民,只要在牵扯到“集体”事件上,都要考虑到集体的荣誉。”
  “这种源远流长的“集团主义”,既能够把个体的力量放大,又可以把个人的责任缩小。”
  “荣誉共享,罪恶平摊。”
  “因为是集团行为,有上级决定,有下级执行、又有大家都是一样,而且做决定的时候,还有大家伙一起共同协商。”
  “这就形成了“无责任集团”,做坏事的时候没有犯罪感,坏事干完了也没有责任感。”
  “对此,日本国内有学者指出,作为个人日本没有一个战争责任者,即如果有错,那么大家都有错,战争责任由全体日本国民承担,不是由领导人承担。”
  “在加上“集团主义”的荣誉责任共享,罪恶平均摊派。”
  “无论是耕地的农民,小卖铺的老板,还是上升到首相东条英机,大家都有一亿万分之一的责任,而这在事实上等于没有。”
  “既然等于没有责任,那么大家都一样,就等同于大家都没有责任。”
  “在这个罪恶平摊的思路下,他们看待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还有各国慰安妇事件时,他们很能心安理得的狡辩。”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未来清算就应该扩大至全体,才能追究其二战的侵略罪行,才能彻底清算他们!”.

第六百九十二章:安时处顺
  “逆天思维,真的逆天。”
  “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这个思路,这确实是文化差异。”
  “简单明了,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日本人的思路。”.
  “啊,这样才正常啊,完美符合历史上我对日本的印象;他要是哪天干了件人事,那才是不正常。”
  “你们看林妹妹看小徐那眼神,眼里的崇拜快要溢出眼眶了…”
  徐凤歌鞭辟入里,直指本质的分析概括,可算是解开了大家伙的共同疑惑。
  也终于是明白了小日本的底层逻辑,这样在去看日本,那就会发现种种在不了解他们的人看来很吊诡的行为,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一个日本,一个韩国。”
  “大中华身边摊上这俩奇葩玩意儿,也属实是造了个孽了。”
  徐大老爷忍不住吐槽一嘴,“他俩到底是怎么做到,完美规避一切与人相关的事情得?”
  “儒学能学到只谈“礼义廉耻”,把“仁”排斥在核心体系之外。”
  “以“忠”为核心,不出问题才怪。”
  “儒学体系,是一套自上及下的完整学说体系。”
  “无论排除掉哪一个核心节点,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仁”字。”
  徐凤歌说道,“中华文化讲究“内省(xǐng)”,意思是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检查有无过失。”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只有通过反思己过,自我观察,然后才能由内而外,推己及人。”
  “继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所谓修身就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
  “《礼记·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
  “所以君子要慎独,即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只有先完成“修身”的目标,然后君子才能够依次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才是学儒学者,应该做的事情!”
  “绝非像日本那样,舍“仁”而求“忠”,即便如此就连这个“忠”字也学了个四不像。”
  “本末倒置,满肚子的歪理邪说,早就步入了旁门左道。”
  “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从来都是完成了政治革命,而从来没有完成社会革命。”
  “明治之后国家是步入了现代化,但是对老百姓来讲,国家为什么要现代化并没有具体的概念。”
  “最后也只能根据过去,封建等级关系的惯性行动。”
  “上级要你做什么,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