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他们三人从家属院回来,来到维修铺。
王书成在工作台忙碌呢。
知道他们三人,是去家属院跟那帮孩子了解情况去了。
“怎么样?”
问了句。
“书成哥,哎呀,这个......”
小东话没说完,马守义来了。
“书成,上次侄媳妇说那小香瓜好吃,我给老家的亲戚打了招呼,他今天给送来了,吃完再跟我说。”
马守义拎着篮子,一脸堆笑走进来。
“守义大伯,你今天......”
小东忍不住要吐槽,他去找孙耀祖的事。
王书成赶忙使了个眼色。
这事不能跟他说,不然他们的计划,就被他知道了。
这老头肯定会阻止他们。
马守义有些疑惑地看过来。
“我今天怎么了?”
“你今天辛苦了。”
小东脑瓜子转的也快,赶忙找补了回来。
刚好马守义这趟是来送瓜的,想着他可能说的是这事,没在意。
“哈哈哈”笑了。
“这孩子,嘴真甜,把瓜拎后院去吧,洗洗吃。”
“嗯嗯。”
几个小子过去,接过他手中的篮子,拎着往后院去。
“篮子等会儿给我拎出来。”
马守义又提醒了一句。
“知道了,没人要你这破篮子。”
小航嘴损了句。
马守义也没搭理他,笑呵呵搬了个凳子来。
见王书成在工作台忙着,修的还是他从维修科那边,带过来的电器。
坐到他的身旁,掏了支烟,给王书成放到桌上。
“忙好抽。”
自己先点上一支,抽了口。
“守义叔,晚上一起喝点?”
王书成手上活没停,跟他说了句。
“没时间,抓鱼去。”
马守义一副“大忙人”的样。
王书成笑了下。
“你这抓了又不吃,尽是送人,这么积极干嘛。”
“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情调,得找个事做,闲着也是闲着,还能锻炼身体。”
马守义笑着道。
“你可拉倒吧,一堆活不干,就往我这送,我就不信你一个都不会修。”
王书成指了指,桌上他送来的那些电器道。
马守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我这年纪大了,跟你这小年轻的没法比,坐一会儿嫌累,眼也花了,看不清,反正就是修起来费劲。”
王书成淡淡一笑。
“你抓鱼就不累了?眼也不花,也看得清了?”
“你这孩子,老拆我台干嘛,抓鱼你没吃啊?我瞧家里这几个孙女,个头都猛了些,我送来的鱼,多少有点功劳吧?”
马守义说不过他,只得从其他地方找补。
王书成笑了。
“是是是,守义叔说的在理。”
爷俩闲扯了几句淡。
马守义这趟,除了送瓜,还“邀功”来了。
“书成,孙耀祖那个事,搞定了。”
“是嘛?你怎么解决的?”
王书成笑着问道。
“这还不是小事嘛?不是吹,我这张老脸,在咱们梁阳城,多少还是有些薄面的,我带着你杨叔过去,几句话就给摆平了。”
马守义大手一挥道。
虽没细说,但王书成心里跟明镜一样。
他这话里的水分,得比他晚上抓鱼去的河塘里的水都多。
“行,摆平了就好,辛苦守义叔了。”
“小事一桩。”
小东他们,把马守义送来的香瓜,倒到后院,拎着空篮子过来了。
手里还拿着几个洗好的香瓜。
“守义大伯,给你一个。”
小东递给马守义一个。
“乖孩子,我不吃,刚吃过一个来的,你们吃吧。”
马守义摆手道。
“书成哥,给你放这边上了。”
三个小子见师父干活呢,也不方便吃,先给放到了一旁的桌上。
“嗯,我忙好吃。”
王书成应了声。
“守义叔,我秀文嫂子问你晚上留着吃饭不?她多炒几个菜。”
小航问马守义道。
“不在这吃,我跟保卫科你杨大伯约好了,等会儿到他那凑合点,晚上抓鱼去。”
马守义笑道。
几人也没再多聊,马守义一支烟抽完,就走了。
小航他们回后院,跟师娘说了声,马守义不在这吃,让师娘只做他们一家人的饭就行。
接着回到门面房,搬了凳子来。
王书成手上的活也忙好了,门面房放了一盆水,是中午妻子李秀文用井水冰西瓜剩下的。
刚好凑着洗手。
拿来洋胰子,坐在小马扎上,认真洗着。
“书成哥,家属院那几个孩子跟我们说,守义大伯一早带着保卫科的杨大伯,去找了孙耀祖,可丢人了。”
“对,听那帮孩子说,守义大伯去了之后,对人家点头哈腰的,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人家对他们爱搭不理的。”
“临走还给人家撂了一包烟,昨天他还拍着胸脯说这事他来解决,他就是这样解决的?”
三个小子,撇着嘴跟师父告状。
王书成再结合着马守义的话想着,忍不住笑了下。
“别管他,也别拆他台,咱还按咱们的步骤走。”
“嗯,那几个孩子还说,今天又发现孙耀祖那孙子,跑去另一个女人家了。”
小航说道。
“记住那女人住哪了没?”
王书成问道。
“嗯,记住了。”
“行,接着盯着,等彻底摸清他们的底细,咱们就开始行动。”
王书成交代道。
“让他们盯着呢。”
小凯点头道。
这会儿妻子李秀文过来了。
“书成,忙好了没有?该吃饭了。”
“忙好了,这就来。”
王书成应了句。
妻子就先回后院忙活去了。
“书成哥,瓜别忘了吃。”
小东指了下,他们给师父洗的小香瓜道。
“饭后再吃吧,走,把门关了,咱们吃饭去。”
“嗯嗯。”
这就打烊了。
来到后院,大女儿小娟和二女儿小芳,帮着妈妈拿筷子呢。
老三小霞,则带着西妹小丽,己经坐好了。
这两个小丫头只要别添乱,就是帮忙了。
看到爸爸和几个大哥哥过来,西妹小丽“咯咯咯”笑。
“爸爸。”
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句。
王书成心都酥了。
“唉,小宝贝,坐着等吃饭呢?”
“嗯,吃饭。”
小丽玩着自己的小手指头,笑嘻嘻道。
“爸爸去帮妈妈端菜,马上陪你来吃。”
“爸爸端菜。”
小丽才2岁,话说不那么清晰,也说不长。
还在模仿说话的阶段。
王书成满脸堆笑,往厨房去。
小东他们也跟着过来了,要帮忙。
厨房太狭小,进不了那么多人。
王书成把菜端出来,他们从门口接。
秀文这会儿揭锅饼子呢。
今天房东太太林素芬来了,给他们送了些豆杂面还有玉米面。
上一世,房东这两口子就对王书成很照顾,久而久之,都处成亲戚了。
远亲不如近邻嘛。
中午吃的豆杂面条,晚上妻子贴的玉米面饼。
当然得配白面,不然做不成个。
做出来的锅饼子,金黄色的,他们当地都管这叫“黄金面馍”。
吃起来香香的。
尤其是贴在地锅上,做出来的饼子,后面有锅巴。
配着蒜泥吃,哎呀,别提多棒了。
要是蒜泥里再点些香油,那美味,给山珍海味都不换。
这年代虽然穷,但真没觉得苦。
“书成,等过节的时候,咱也去建设叔家里走走,他们两口子对咱那么照顾,今天又是豆面又是玉米面的,咱一天吃的都是人家送来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妻子秀文是个明事理的女人。
这会儿手里吃着玉米面的“黄金面馍”,想着得礼尚往来,找机会也去趟房东家里回回礼。
王书成点了点头。
“是要过去,这五月端午不是快到了嘛,咱趁着那时候过去一趟。”
“嗯,看明天守义叔给咱还送鱼不,要是送来,我晒成鱼干,到时候给建设叔家里拎过去,我回头再晒些大酱,再给他们拎些。”
李秀文节俭惯了,也手巧,什么都会做。
王书成点了点头。
“行,你看着办吧。”
这些都是小东西,到时候还得配些其他的呢。
酒和肉肯定少不了,不然走亲戚拿不出手。
吃完饭,帮着收拾好,王书成带着那三个小子,去前面门面房再加会儿班,把他们收来的电器修修。
自打这三个小子,早上多跑一趟后,收回来的电器越来越多了。
也是混些脸熟了。
天天看他们过去吆喝,那居民区的人,对他们的信任也逐渐足了起来。
再加上三个小子业务跑熟练了,经验也足了。
付出肯定是有回报的。
那货架上,摆放的越来越多的,翻新好的二手电器,就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回报。
……
第二天,吃完早饭。
老局长周正国,骑着洋车子。
并排还一个老头跟着他。
老头的洋车子后座,绑着一个收音机。
这是老局长周正国门对门的邻居,何志远。
“老周,我这收音机,跑几家都没修好,你说的这个喜顺铺子,确定能给修好嘛?还在纺织厂那边,路程可不近。”
何志远蹬着洋车子脚蹬,问周正国道。
周正国嘴角上扬。
“你就把心放肚子里,那喜顺铺子的老板,可不是个简单人物,我孙女学外语的那录像机,不一样跑半个城都没修好,到人家那,一晚上就给搞定了,还修的和新的一样。”
何志远点了点头。
“行,那咱就去碰碰运气。”
“放心吧,保准能给你修好。”
周正国说这些时,满脸的骄傲。
到了喜顺铺子,门口正热闹着呢。
“你们这样站着,影响我们家生意,要么赶紧走,要么我们报警。”
说话的周国正可认识,王书成的媳妇。
也就是喜顺电器维修铺的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