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半大小子下学后,还没找着活干。
年龄小,上哪找活都遭嫌弃。
整天闲的西处乱逛。
他们在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八十年代,也就是刚吃饱饭没多少年,家里过得都很拮据。
双职工家庭还好。
要是单职工家庭,靠着一个人拿工资,养活全家老小吃喝拉撒,那过得还不如乡村呢。
在乡村虽挣钱难,开销也小啊。
粮食、蔬菜,都是自家产。
一年到头,也就是孩子的学费,还有衣服鞋子的,要花钱。
套棉袄棉裤的,棉花都是自己种。
可到了城市里,什么都要花钱。
仅靠一个人的工资,养着一大家子,哪能好过去?
这帮小子比他们老子都能吃,还不干活,在家准是遭不完的白眼。
昨天跑王书成这,帮了一天忙,王书成管了他们一天饭,怕是吃得劲了。
今天又跑来,看看有没有活干,想蹭个饭,省得在家遭白眼了。
看到这帮小子过来,王书成心里就明白是怎么个事了。
刚好今天活也多。
昨天是把房子打扫出来,今天得把前面门面房,货架什么的,给做出来。
有他们几个小子帮着,一天就能干完。
不然他自己一个人忙活,得个几天呢。
耽误开业也是损失,再留他们一天。
“你们几个来的正好,别瞎跑了,留着帮我干活,咱今天把货架给做出来。”
王书成对几个半大小子道。
几人开心坏了。
“好好好,书成哥你有活尽管安排。”
“我们几个整天闲的学驴叫,正不知道上哪逛呢。”
“对对对,我们就干活在行。”
几人都不是懒人。
只是年龄小,出去找活不受待见。
像纺织厂这样的活,就更别想了,他们爸妈的工作能保住,就很不容易了。
“小东,你们几个过来,帮我刨菜地。”
妻子李秀文,招呼了几个半大小子一声。
那几个小子积极跑去了。
“来了,嫂子。”
王书成没再管他们,让媳妇先领着他们刨菜地吧。
他跟着马守义,去纺织厂维修科。
等回来后,再带着他们去木材市场,拉些板子来,把货架给做出来。
到了办公室,王书成看着单子拿货。
马守义找来一个板车,俩人很快把货拿齐,拉回去了。
这“板车”用他们当地的土话来说,叫“架车子”。
就是两个轱辘,中间用铁轴连接,上面架个板子,可以装货,拉着就走了。
等会儿去木材市场拉板子,也用这“架车子”拉。
现在没货架呢,拉回来的货,先放地上。
去院里看那几个小子的情况。
人多就是干活快,菜地己经刨的差不多了。
“秀文,让他们跟我走吧,剩下的活你慢慢弄,要是嫌累,放着等我回来干。”
王书成对妻子李秀文说了句。
“嗯嗯,没事,我自己就能干了,小东,你们跟着书成哥,去木材市场拉板子去。”
李秀文对几人道。
“好的嫂子。”
后面就用不着马守义了,他也得回去值班。
一时半会儿的不开门都好说,要是总不在那,回头被人举报了,对他工作影响可不好。
他老表再是厂长也不行,拿着工资不干活,那不成“吃空饷”了嘛。
让马守义回去了。
王书成带着小东他们,去木材市场。
小孩子恋记着玩,又是刚从乡下过来,对城里充满了好奇。
大女儿小娟她们,也想跟着爸爸去拉木材。
“爸,我们想跟着去玩。”
没等王书成开口呢,她们妈妈先数落了她们一顿。
“家里玩不开你们?你爸是去干活的,哪顾得上你们?在家里玩,别给你爸添麻烦。”
小孩子嘛,受了批评都委屈。
大女儿小娟,还有二女儿小芳,都撇着嘴,眼泪也快,当时就在眼眶打转了。
还不敢让她们妈妈看到,低着头。
王书成看得很是心疼。
上前蹲下身子,一手牵住一个。
“别哭, 你们听妈妈话,爸爸带着哥哥们出去干活,顾不上你们,外面坏人还多,你们要走丢了,爸爸上哪找你们去。”
小孩子听得懂道理。
只是这年代的父母,没几个能跟孩子耐心好好说话的,总数落她们。
两个丫头听爸爸这么说,都乖巧点了点头。
“嗯,那我们不去了,在家等着爸爸。”
王书成嘴角露出笑,伸手替她们擦了擦眼泪。
“真乖,你们去玩吧,等爸爸这几天忙完,陪着你们一起玩。”
“嗯嗯。”
两个丫头跑去了。
“秀文,我们走了。”
王书成又跟妻子说了句。
“好的,路上慢点。”
“放心吧。”
王书成带着小东他们,出去了。
妻子李秀文,刚数落了两个孩子一句,心里有些内疚。
当爸妈的都是这样,孩子不听话,气得半死。
可要是真没控制住脾气,吼了他们或是动手打了他们,心里又心疼。
看两个丫头被爸爸哄好了,这会儿带着妹妹,在院里玩呢。
想着几个孩子,这么多年跟着她一起,在家里没少受委屈,都是可怜的孩子。
又愧疚上前,跟两个丫头说了句。
“小娟,小芳,妈妈刚才不该吼你们的,该像爸爸一样,好好跟你们说话,妈妈以后改,好不好?”
“妈妈没事,我们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也有错,妈妈教训我们是对的。”
大女儿小娟乖巧道。
李秀文心里既欣慰,又感动。
几个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也是过去这些年,她每每觉得撑不住的时候,孩子们总能在她最脆弱时,暖化她的心。
让她擦干眼泪,挤出笑,再次咬牙硬撑。
真希望,丈夫说的是真的。
以后无论如何都会把她们娘几个带在身边。
......
一切都很顺利,今天把货架打了出来。
货也摆齐了。
王书成还自己打了块招牌门匾。
这年头做生意,都是摸石头过河,没什么讲究。
好些店连招牌都没有,照样开业。
只要人家知道做什么的就行。
王书成别看只上了两年学。
上一世,那是活到老学到老,一首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
这也是他能把事业,一步步做大的关键。
当然也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
他给自己的店,起了个名字,叫“喜顺维修铺”。
喜运连连,事事顺利。
也是对这一世的祈愿。
挂上门匾后,一家人叉着腰,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
都是喜笑颜开,满脸堆笑。
“真好,咱的店也要开起来了。”
妻子李秀文开心道。
王书成牵住她的手。
“我们一起努力,把店做起来,把孩子们抚养长大,一家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妻子听到这话,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
连连点头。
“嗯嗯嗯,一定会的。”
妻子这句“一定会的”,何尝不是王书成的心愿。
也是他一首想对妻女说的承诺。
上一世他没机会兑现的诺言,这一世,他一定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