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3章 大结局(提亲)

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倒是在林秋的意料之中,他也是在借此造势。

别误会,这不是鱼腹藏书,写着大楚兴,陈胜王,他也没想造反当皇帝。

之所以造势,那是因为,此刻并非开国年间,而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帝王很少,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再去册封护国公之类的官职与爵位。

如此一来,想要能够在地位上与李丽质的长公主身份相匹配,那就只有通过慢慢晋升官职,这是一个水磨功夫,没有个十来八年,不可能升到那个位置的。

林秋可没兴趣等到三十多四十岁了再去成婚,哪怕他现在的生活与成婚之后也压根毫无差别,可是,他能够忍受让自己的女人十多年无名无份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吗?

自然不可能的!

既然无战事人祸,那就。借着传播各种各样的技术,让自己的名声深入人心,如此一来的话,等到提婚之时,也不会再被李二以地位不匹配当做借口而拒绝了。

时光荏苒,两年之后。

贞观十年,三月。

又是一年春围。

两年下来,所有的考生都已经知道,你想要考取功名可以不读四书五经,但一定要读三字经千字文,可以不去疏通关系,可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子疏通好,把“五三”背熟。

因为,在贞观七年,林秋监考,筛查出了一批真正的有用之才后,这些人就职上任不过短短数月,就让大唐各地的一些腐败风气扫之一空,

这些人的权力或许没有那么大,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他们愿意当这个眼,将事情捅出来,朝廷自然会解决的。

而直到这时候,李二才真正的享受到了科举制带来的好处,没错,在资源和学识方面,那些从寒门之中晋升上来的子弟,自然是比不过豪绅的。

不过他们也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勤与清。

能够靠着自己读书读上来的,勤劳方面自然不用多说,若非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压根不可能在教学资源完全与无法与豪绅相比的情况之下进入到科考成功,考取功名。

至于清,这类考生在入朝为官之后,有少数确实是突然掌握大量的权利,导致膨胀迷失了自我,可其中,极大一部分都是念及自己之辛劳,又想到林秋为了普及知识而做出的努力,纷纷响应号召。

主动以林秋半个弟子自居,进一步传播了林秋的声名。

这种极高的人才率,自然让李二大喜,大手一挥,直接让林秋担任接下来的两年主考。

按理来说这是极为不合规则的,每一任的主考官都会与当届的考生有着亲近,向来都是各家派系轮流当家作主,一次让林秋掌握三年,这不是在明明白白的给对方送权利吗?

哪怕是打定心思战略要与林秋较好的李泰,都不由得派遣门客,在朝堂之上抗争谏言,然而,无效!

各家派西轮流掌控科举,从大唐开局到现在也有十数年了,做出来什么像样的成果了吗?

除了像朝廷之内塞了一帮蛀虫,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

李二明言,你行,你来!

他可以不让林秋去做主考官,只不过,谁拒绝的,谁接手!

一旦接任之后,来年录取的考生,人才比今年数量少的话,该砍头砍头,该贬贬!

李二下命令是杀气凛然,没人敢在如此状态下的他面前扯谎,也没人敢打包票,如果自己去当主考官的话,可以杜绝作弊,可以杜绝走后门,因此此事就此敲定。

林秋门下的势力也因此而在稳步的增长当中。

林氏商行规模扩大之后,大题主要分为三部分,书坊,工厂,以及民粮。

到了后期,这三项都分门别类,各自独立出来。

每一项都坐拥无数人才,规模可堪称为天下之最。

商会本逐利,可天底下最大规模的商会,所有商品的利润都是在同期相比之中最少的,靠量挣钱。

而想要生产如此规模数量的产品,对于工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再加上伊尔推广开来的各种新式的培育方法与杂交种子,让亩产大增,种地难度也下降,以至于脱产人口大增。

所谓脱产人口,指的是不靠种地过活的人,在此之前由于土地产量有限,所以对农民的数量要求是极高,农民与非农之比,大概有着七比三之。

而在土地产量大大提升之后,农民与非农,比例已经上升到五五开了。

别看只是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可相比较于数千万的总人口来说,这就是几百万的劳动力啊!

林秋没有藏私,对于一些量产的技术,也按照之前约定的,对于一些详尽交好了的商会进行售卖。

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了量产的能力,这对林秋的冲击并不算大,反而可以大量的招纳工人,促进经济的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是绝对有正向作用的。

时机成熟之后,林秋抛出了蒸汽机的原理,各大世家学者皆是惊为天人——没想到,小小的一壶开水,竟然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在钢铁产量高,量产成本低的情况下,林秋很快就派人准备好了铁轨,鸣人在各个城市之中进行铺路。

一开始是没人理解的,浪费大量的钱财,熔炼如此之多的钢铁,铺在各个城市轨道间能有什么作用呢?

不过,当贞观十一年,主要城市之间的道路铺设完全,一辆呜呜鸣响的列车,正式启动时,所有的人才知道,原来,蒸汽机竟然能够造车!

在以往的认知当中,骑马是速度最快的赶路方式,可畜力终究有限,哪怕日夜加急,沿途驿站准备好马匹一路更换,一日能够赶路两百里,也就顶着天了。

可是火车呢?

一百公里的道路,仅仅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赶到。

如果有需要,李二早上在皇宫之中批阅奏折,晚上就能跑到西湖之中欣赏美景,如此之迅捷灵敏,怎么能不让所有的人都惊为天人?!

交通方式的便捷化,真正给了老百姓能够走出家门的基础,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速度也逐渐变大了起来。

如同现代的各大一级城市一样,工业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高的城市,人口涌入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层层扩大,在加上水泥开始推广,以至于短短四五年之后,城市之中居然开始竖起了一栋栋三四层的洋房。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如历史上那般,发动政变,刺杀失败,被贬边疆。

李丽质在城门目送他离去,面带悲戚,帝王家当真无情吗?

如果她无情的话,当初也不会几次三番去求林秋行个方便了。

“我们走吧。”林秋轻轻将她拥入怀中,搭着她抽泣时微微颤抖的双肩,温声道,“帝王家自然是有情谊的,只不过,有些人被利欲熏心罢了。”

李丽质微微抬头,泪眼朦胧:“去哪儿?”

“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