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7章 天衣无缝冷宫体面局(终章)

随着白蕊姬的畏罪自裁,如懿的嫌疑本来就应该洗清,如懿也应该从冷宫放出来。

可是年底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二阿哥去世,乾隆和皇后都很伤心,尤其是富察皇后,病了一场,很久没出长春宫。

再一个,嘉嫔的西阿哥顺利出生了,西阿哥白白胖胖,一副聪明相,似乎也继承了嘉嫔的容貌,非常可爱。

按理来说,西阿哥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也得给嘉嫔升个位分。

但二阿哥的去世,给了乾隆很大的打击。

永琏去世时,乾隆在万般悲痛之中下了一道谕旨: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己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这时,后宫众人才知道,原来二阿哥早就被乾隆秘密议储。二阿哥去世,不仅仅是没了个阿哥,更是没了大清的储君。

乾隆还亲自给永琏祭酒,若不是大臣阻拦,他甚至想给永琏送行。

即便没有送行,他仍然久久注视着永琏的金棺。前半生顺风顺水,登基后不可一世的帝王,在永琏下葬后,独自一个人在永琏住过得撷芳殿痛哭流涕。

乾隆这样悲痛,嘉嫔很有眼色,更不敢因为西阿哥待遇略差而撒痴撒娇,反而更加温柔贤惠,一切以皇后为主。

虽然没有晋封,到底也没出什么错。

只是富察皇后病着,年底事多,纯妃和高贵妃应接不暇,总有不周到的地方。

乾隆这才意识到,富察皇后为了后宫安定是多么殚精竭虑,从前他私心里也有想过富察皇后是否太过于仁慈,才导致后宫纷争不休,现在看来,后宫的事,也没那么简单。

人多的地方,就难免会有争斗,前朝事多,后宫也一样琐碎繁重,更要要有心计。富察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安定后宫,照拂子嗣,主持大小事宜,称得上一句母仪天下。这个时候,她伤心难过,乾隆也没有办法逼着她忍着悲痛出来主持大局。

没了皇后,这个年,任谁都没办法过好。

于是在圆明园待了一年多的太后,终于决定打道回宫,帮自己焦头烂额的好大儿好好镇镇场子。

太后回宫次日,天还没亮,乾隆便趁着早朝前一会儿功夫,跪在老母亲面前哭了一鼻子。

乾隆这边刚走,嫔妃们便来拜见。

太后虽然还没那么老,但架不住起太早,又陪着乾隆好一通哭鼻子,再加上天还没亮,烛光昏黄,她感觉眼睛都模糊了,她身边的福珈嬷嬷给她递上昏眼镜。

她这才看清下面请安的人,高贵妃,纯妃,嘉嫔,婉贵人,海贵人,还有一个她不认识的庆贵人。

数了又数,还是六个人。

老太后这一年多在外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安度晚年,宫里发生的这些事,她尚且不清楚,就只知道永琏去世了,富察皇后病倒了。

“你们都起来吧。”太后抬了抬手,等众嫔妃坐好,才又说话,“我记得,我走之前,还有九个人,这怎么就剩六个了,瞧着,像是有新人?”

庆贵人走上前行礼:“贵人陆氏,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仔细打量了她一番:“是个乖巧的孩子,回去坐吧。”

庆贵人落座后,太后问贵妃:“皇后是病了,但加上皇后也才七个人,高贵妃,其他人呢?”

高贵妃站起来回话:“怡嫔和玫嫔,相继去世了,从前的娴妃,被关在冷宫了。”

太后震惊了:“好端端的人,怎么就去世了?还有,娴妃又怎么了?”

高贵妃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告诉太后。

太后这才知道,这一年多折了三个皇子。乾隆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都捡好事来说。

不过太后不愧是太后,一下子接受了这么多信息,还稳得住,只幽幽叹了一口气,便安排接下来的事宜。

“嘉嫔,哀家还没见过西阿哥,白日里有时间,带着西阿哥来慈宁宫请安吧。”

嘉嫔连忙称是。

太后又说:“你生了皇子,对江山社稷有功,西阿哥满月也没有大操大办,不合规矩,但你也要体谅体谅皇帝的心情。”

嘉嫔忙说:“臣妾都明白,臣妾一定事事以皇上为尊。”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福珈,你把那一套拿来赠予嘉嫔。”

福珈取出一整套头面,说道:“嘉嫔娘娘,这套首饰,是太后封妃的时候,孝敬宪皇后亲赏的。”

嘉嫔受宠若惊,心里琢磨太后的用意,难道是要封她为妃?她诚惶诚恐接过首饰,跪下谢恩。

太后却没了下文,只是又问高贵妃:“那按照你的说辞,娴妃反而是受冤屈的那一个?”

高贵的虽不情愿,但只能回一个“是”。

太后听了以后,合上眼睛,大殿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太后的指示,太后只是转动着朝珠,不知想什么。

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动静,只有珠子碰撞的响动声。

良久,太后睁开眼睛:“我乏了,你们先回,高贵妃和纯妃可等午后再来回年节下的事。”

嫔妃都走后,屋子里只剩下太后和福珈。

福珈给太后地上茶,不解道:“太后,您昨天还后奴婢说,嘉嫔应该给个妃位,西阿哥也该补办满月宴,今日为何又按下不提?”

太后神色有些悲怆:“皇帝今早上来,哭得像个孩子,这个时候,我若是热热闹闹办什么满月宴封妃宴,这不是往皇帝心上捅刀子吗?”

“还有一事,我记得金佳氏似乎是外族血统。”

福珈连忙提醒:“金佳氏祖上早就归顺咱们大清了。”

太后摇了摇头:“非我族类,还是别升这么快了。”

“那太后,娴妃又如何处置?”

“娴妃无错,本应该解禁,但皇帝皇后顾不上她,再者,皇帝也不喜欢她。让她再待一阵吧,等年底找个由头放出来就是。”

嘉嫔在外人面前还稳得住,回到宫里脸色便变得铁青:“太后是什么意思,给了我这个妃位的头面,又不给我晋封,那给我这个有什么用!”

丽心连忙劝她:“主子,您放心,太后肯定是在暗示您以待来日。”

嘉嫔心里有点发怵,太后真是这个意思吗?还是说,太后知道了什么?又或者皇上知道了什么,这才把在圆明园享福的太后接回来。

嘉嫔慌了,脾气也急躁起来,她抓起烛台一下子丢了出去,丽心吓了一跳,忙过来安抚她:“主子,您别急,不会有事的。”

嘉嫔深深喘息:“丽心,会不会……”

丽心认真摇了摇头:“不会,这件事,和咱们不相干,您的手从头到尾,都是干干净净的,是玫嫔,她没了孩子以后就开始失心疯了。”

嘉嫔这才冷静下来,丽心服侍她躺下,给她放下帘子,轻声说:“主子,您安心睡一觉,都是死无对证的事,和咱们不相干。”

嘉嫔点了点头,帘子里黑了下来,她暗自思索,丽心是说得有道理的,就算自己挑拨了又怎么样,到底不算她指使,她又不能控制玫嫔的行动。

再说了,二皇子去世了,现在她的西皇子也大有胜算,皇上排行老西,以后也一定会对西皇子欣赏有加,就当是为了孩子,她也不应该退缩,要更进一步。

不管太后是敲打还是真赏赐,到底没什么证据,只要她稳得住就行。想到这里,嘉嫔才安心睡下。

此时,冷宫的如懿也在沉睡中,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很快便能迎来转机。

自从入冬后,冷宫的日子越发难过了。

春夏秋还好,只要有吃有喝就行,这冬天实在是难熬,对于冷宫的嫔妃,内务府是不会供应炭火的。

虽然惢心早早便拿银子托付三宝去买炭,但说到底,三宝现在己经不是延禧宫的主管太监,只是给冷宫送饭的小太监,就算拿了银子,也很难弄到炭。

惢心和如懿也只能将衣服尽量穿在身上,节省着炭火,只敢在最冷的时候拿出来烧一烧。

好在如懿秉承着即便炭火短缺,也要过得体面的想法,不主动买也不主动要,倒是省了惢心的事。

此外,凌云彻会时不时把侍卫用得炭从门缝里塞进来,侍卫到底是八旗子弟,凌云彻职位再低,宫里也不敢断了侍卫的供应,因此他们的炭火反而绰绰有余。

并且凌云彻还不要银子,这可真真是雪中送炭了。

只是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万一凌云彻被调走,那以后每一个漫长的冬天,她们又该如何度过呢?

惢心最害怕的不是夜里没有温度的被窝,也不是冷了不敢再加热的水,而是洗衣服。

冬天的井水太冷了,每洗一次衣服,惢心的手便浸泡在冷水里,等惢心挂完衣服,手指己经冻得不能弯曲了。两只手肿得像萝卜一样。

惢心走进屋子里,想要暖和一下,可是屋子里更像是冰窖一样。院子里还有一棵梅树,惢心只盼望那树能多掉下一些树枝,这样,她也能收集起来,偷偷取暖。

可这也只是想想罢了,惢心将被子盖在身上,偷偷把冻僵的手放在肚子上暖着。

惢心鼻子酸酸的,想要哭一哭,但是又怕眼泪流下来后,脸更冷了,想到这里,她只能抽了抽鼻子,生生把眼泪逼了下去。

如懿的日子也不好过,她整日窝在床上,一整天都不敢出被窝,每天最盼望的时候,就是夜里惢心来点炭盆,这样能温暖一会儿。

终于熬到夜里,惢心去院子角取炭火,突然听到门响了。

惢心凑到门前,轻声问:“是谁?”

门上的小窗口打开了,三宝的脸出现在框里。

惢心笑道:“三宝,怎么这早晚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三宝笑了笑,说了句:“把门打开。”

惢心愣了愣,连忙退后,门真的开了,惢心看到了一个嬷嬷,带着一重宫人进来,这个嬷嬷眼生得很,惢心没有见过,慌里慌张行礼。

被关了这么半年,惢心对于礼仪己经生疏了。

三宝对嬷嬷赔着笑脸:“您看,这就是伺候娴妃的惢心姑娘了。”

嬷嬷点了点头,问道:“娴妃呢?”

惢心一脸戒备,生怕这些人是要她们命的:“娴妃娘娘己经睡下了,夜里太冷了。”

嬷嬷微笑了一下:“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这是太后让我给你和娴妃娘娘送点过冬的东西。”

嬷嬷招了招手,有小太监抬了几筐炭火放在炭棚里,又有小宫女拿了新冬的衣服棉被,更有锅碗瓢盆,甚至还有肉类等一些食材。

惢心惊呆了,她揉了揉眼睛,确定不是做梦,犹疑地问道:“嬷嬷,这是何意?”

嬷嬷笑着说:“这是太后娘娘的恩典,以后你们炭火包够用,也可以自己做饭热水。”

惢心还是懵懵懂懂的,但嬷嬷没有多说什么,留下东西就走了,门又被锁上了。

窗口里,三宝的脸凑过来说:“惢心姐姐,门口的侍卫己经撤走了,现在只有两个太监值守,你让娴妃娘娘保重身体,以待来日。”

惢心如同大梦初醒:“以待来日的意思是?”

三宝点了点头,惢心便明白了,这是要放她们出去。

惢心内心一阵欢喜,没想到还有出去的日子。一想到这个,她心情大好,身上居然也不冷了。

她先把旧的炭火清理出来,进屋给如懿点上熏笼,又烧上火炕。又给自己房间点上火盆,这才去了好久不用的小厨房,将灶台烧上,热了一大锅水,又把小火炉烧上,热喝茶用的水。

等水热后,惢心将厨房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这才将锅碗瓢盆还有食材都分类放好。

己然到了三更天,但惢心并不觉得累,反而干劲十足,她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温暖的茶水下肚,整个人都舒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