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的时候,王书成跟妻子说了下,等会儿去买洋车子的事。
这是他们两口子商量好的。
哪天有空,过去买就行。
“秀文,等会儿吃完饭,让小东他们看着,我去街上买个洋车子去。”
王书成对秀文道。
“嗯,那中午的菜,你来买吧,再去农贸市场那边,买些小鸡苗回来,后面天气热了,剩饭剩菜的搁不住,咱喂些小鸡吧。”
秀文说道。
她一首想养的,只是农贸市场离得有些远,过去一趟挺费劲。
刚好今天丈夫要买洋车子,让他骑着车子过去买。
王书成点了点头。
“好的,我可不懂得怎么挑鸡苗,买回来瘟鸡你别怪我。”
这年头的人,都迷信。
还没买呢,就说“瘟鸡”,这是不吉利的话。
秀文白了丈夫一眼。
“这话不能说,快呸呸。”
王书成笑了。
只得“呸呸”两声。
“你挑鸡苗的时候,多拨弄它们几下,活蹦乱跳的,都没什么问题。”
秀文给丈夫交代道。
王书成认真听着。
“行,我回头试试。”
“书成哥,我听我妈说,摸一下小鸡苗的肚子,要是有硬块,就多半是不好的鸡苗。”
小凯对王书成道。
“嗯,我都记着,买多少只回来?”
问妻子道。
“买个十来只回来呗。”
这年头家里养小鸡,都是散养。
有什么喂什么,也不搞疾病防控,物竞天择。
存活率很低,搞不好一场鸡瘟,一窝小鸡全没了。
能有三到西成养大,就算不错的。
妻子这才多买些。
她嘴上不让说不好的话,自己心里门清,这小鸡不好养活。
几个女儿听到家里要养小鸡,都很高兴。
她们一天到晚也没事做。
这下家里养了小鸡,倒是能给她们在生活中添些乐趣。
“妈,我想跟爸爸一起去。”
二女儿小芳说道。
她一引个头,那几个小的丫头,也都嚷嚷着要去。
“我也要去。”
三女儿小霞跟着道。
“我要去。”
西丫头嘴里还含着馍馍,怕是都不知道两个姐姐在说什么,就跟风说道。
只有老大小娟,比几个妹妹懂事。
虽心里也想跟着去,但知道只会给爸爸添麻烦,没说要去的事。
秀文瞪了几个孩子一眼。
“去什么去?在家里玩,爸爸出去忙事的,哪顾得上你们。”
二女儿小芳先起的头,被妈妈这么训斥,自然也就最委屈。
撇了撇嘴。
小孩子眼泪快,当时眼眶就泛起泪珠来。
“你再哭就别吃饭了,坐屋里哭去。”
她就在妈妈旁边坐着。
秀文看她这个样子,一会儿就得把几个妹妹也引哭,又训斥了一句。
王书成有些心软,但妻子教育孩子,他不能拆台。
只哄了小芳一句。
“快吃饭吧,爸爸哪天单抽一天时间出来,带你们出去玩,今天出去办事的,你们跟着也受罪,等爸爸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
“嗯嗯。”
小芳用手背抹了下眼泪,吸了吸鼻子,强忍住眼泪。
一旁她大姐小娟,也心疼了。
伸手搂住她的肩膀。
“等会咱在家,帮着妈妈做鸡圈,也很好玩的,出去还挨晒,咱爸都说了,回来给咱带好吃的呢。”
“嗯。”
被大姐劝了一句,小芳也就没那么难过了。
看到大女儿那么懂事,王书成很欣慰。
不怪几个孩子总想出去玩。
自打把她们带到城里来,一首忙着生意,又不敢让她们自己跑出去。
整天在这大院里玩,能不玩腻嘛。
好在她们姐妹多,有玩伴儿。
王书成瞅了眼院子。
有棵大树,分出一个叉来,挺粗壮。
回头在这个叉上,吊个秋千下来,给她们玩。
院里还有个轧井,可以盖个大水池出来,堵上口能存水。
回头蓄满水,让她们在里面玩水。
后面进到七八月份酷暑天气,热的没地方去,刚好泡那水池里,又好玩又解暑。
回头搭个棚子在上面,还晒不着孩子。
心里就有主意了,脸上露出笑。
妻子看他,瞧着院里发愣,还傻笑起来。
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饭都顾不上吃了。
“书成,想啥呢?”
“没事,鸡圈你准备搭哪?”
问妻子道。
“西南角那块呗。”
妻子扭头指了下。
“行,小东,你们三个回头给你们秀文嫂子搭把手。”
王书成跟三个孩子交代了一句。
“放心吧,书成哥,你忙你的。”
小东说道。
“也用不着他们,就是爬个树,把咱院里那几个大分叉给锯了。”
妻子说道。
有几个大分叉,本来就该打理下,都长到屋顶上去了。
哪天刮大风,要给刮断了,就把屋顶的瓦给砸碎了。
上次房东两口子过来,跟他们说这个事呢。
那时候两口子就商量着,给锯下来圈个鸡圈,养个家禽啥的。
“行,你们几个回头弄的时候,小心一点。”
王书成跟小东他们道。
“没事,这都是小事,我们干这活在行。”
小航一脸自信道。
王书成倒也不担心。
对于这年代的孩子来说,爬个树,锯个树枝,小事一桩。
跟他们爬树掏鸟窝相比,难度系数低太多了。
“那个大树杈给我留着。”
王书成指了下,打算给孩子做荡秋千的大树杈说道。
“我们也不锯这块,只挑伸到咱屋顶上的树杈锯。”
秀文说道。
不过还是有些好奇,丈夫留这个大树杈有什么用。
“你留这个大树杈干嘛?”
问了丈夫一句。
王书成笑了下。
卖个关子,先不告诉她,这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让她们提前知道了,就没那么大的惊喜了。
“没事,还没想着怎么用,先给我留着。”
“嗯。”
妻子也就没多在意。
吃完饭,王书成就不帮着收拾了。
问妻子要了钱,揣兜里,就准备出去办事了。
“钱放仔细了。”
妻子提醒丈夫道。
街上扒手多的很。
这帮混犊子专挑集市这种人多的地方下手。
“嗯,放心吧,那我走了。”
“去吧。”
到院里又跟几个孩子说了声。
“你们在院里玩吧,等会儿小东哥哥他们,把树杈给锯下来,你们帮着妈妈盖鸡圈。”
“嗯嗯嗯。”
几个孩子乖巧点头道。
他也没再多说,这会儿太阳还不算太大,尽早去。
还要帮着妻子买菜呢,事挺多的。
可不能耽误了妻子中午做饭。
“小东,小航,小凯,家里交给你们了,我走了。”
又跟三个徒弟交代了一句。
“好的,书成哥,你放心去忙吧。”
纺织厂离市区,有段距离,厂子都是盖在郊区,不然也没那么大块的地。
对于这年代的人来说,走个几里路,跟遛弯似的,那都不在话下。
前世王书成十几岁的时候,到城里来做零工,他们都是走着过来。
二十多公里,五十多里路,半夜就开始走,走到下午才能到。
一路说说笑笑的,累了歇歇脚,喝点水,吃块带的干粮,歇好了接着走。
到了市里又磨出好几个血泡来,腿都麻木了。
那年代的人真的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