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0016章 多好的两口子

先把收音机拿来,拆卸开。

检查了一番。

“问题挺多,扬声器纸盆破损了,晶体管也坏了,电路板线路也有脱落。”

王书成一边检查着,一边给三个徒弟讲解。

“书成哥,那要是修好,咱会不会亏本?”

这收音机是小凯做主收下的。

听书成哥检查出这么多问题,有些担心收亏了,问道。

王书成笑了。

“亏不了,费些工夫就是了,晶体管咱们这边没有合适的,我给拆下来,你拿着去守义大爷那,让他帮忙看看,他仓库里有没有。”

“嗯。”

把损坏的晶体管拆下来,让小凯拿着。

小伙子赶路快,跑着就去了。

这边离纺织厂家属院很近,没多会儿,小凯就跑回来了。

喘着粗气。

“书成哥,守义大爷给我拿了个新的,你看看能不能用。”

“嗯。”

王书成接过瞧了眼,型号是对的。

“能用。”

也就两个多钟头的工夫,把收音机修好了。

装上电池,打开电源,拉出天线,扭动频道旋钮。

一阵“滋啦”声后,搜索到了电台。

下午时段,多是大鼓书、相声这些的文艺节目。

“那林冲长枪一摆,大喊一声,呔,何方贼寇,胆敢挡我去路,前方那好汉横拖大刀,面不改色......”

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大鼓书艺人,正演播着由西大名著《水浒传》改编的《水浒英雄演义》。

小东他们几个小子,听到声音,高兴坏了。

“真给修好了。”

“书成哥你也太厉害了。”

“那老头要知道,这么容易给修好了,能后悔死。”

王书成笑了。

“再后悔咱也不能还给他了,这就是手艺吃香的地方,你们几个可要好好学。”

“嗯嗯嗯。”

三个小子连连点头。

干活也更积极了。

小东瞅了眼窗外。

“差不多了,咱接着收去。”

“行,走吧。”

“咱上午没把化肥厂家属院逛完呢,下午还接着逛。”

“这次我来吆喝。”

“书成哥,那我们走了。”

三个小子见10块钱收的东西,书成哥一会儿就给修好了。

自己心里也有成就感。

看着三人干劲十足的样子,王书成脸上也露出笑来。

“你们去后院,找你们秀文嫂子,要个大水壶,灌些水带着,天气热就躲着点,可别中了暑。”

王书成说道。

“嗯嗯。”

三个小子,跑去后院了。

“秀文嫂子,书成哥说,咱家有大水壶给我们带上,我们去收电器。”

“好的,我给你们去拿。”

王书成不再管那几个小子。

把收音机关上,电池拿掉,再给拆卸开,好好清洗一下。

还要把外面掉的漆给补上。

翻新嘛,得把整个机子,里里外外翻得跟新的一样。

手头这个收音机,三洋牌的,隔壁岛国产的,老牌子了。

搁八十年代来说,咱们进口的电器,多半是从岛国运来的。

像索尼、松下、东芝、爱普、三洋,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老牌子。

这款收音机,要是新机子,市场售价大概在800多块钱。

王书成翻新一下,二手货卖个200-500之间,好卖的很。

至于为啥价格悬殊那么大?

二手市场都是这样。

200块钱都得净赚100多,就看能不能遇到有缘人了。

要是买家爽快,开价500就能成交,都不带讲价的。

对于买家来说,500块都要比新机子便宜一半了,划算太多了。

一下午连带着做生意,再翻新收音机,王书成没怎么休息。

忙碌到太阳下山。

小东他们也是这个点赶回来,没上午顺利,搞了个“空军”。

“书成哥,明天我们再换地方,化肥厂家属院不怎么富裕啊,白折腾一下午。”

小东回来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对着王书成道。

王书成龇牙笑了。

“哪能回回有收获?就得多跑多碰运气,咱今天收两台机器回来,就算很不错了,到后院洗把脸去,瞧把你们几个给热的。”

“嗯嗯。”

三个孩子回来的路上,还担心没收到货,书成哥会怪罪他们的。

见书成哥非但没怪罪,还鼓励他们,心里很感动。

跑去后院洗脸去了。

“小东,小航,小凯,下午怎么样?”

后院的秀文嫂子,抱着孩子在屋檐下,拿着芭蕉扇乘凉呢。

看到三个孩子回来,问了句。

“秀文嫂子,下午没上午顺手,我们扑了个空。”

小东带着歉意道。

“没事,多跑跑,多逛逛,先混个脸熟,后面人家有机子,都给会咱留着。”

李秀文也鼓励了几个孩子一句。

几个孩子心里更加感激了。

“嗯嗯嗯。”

连连点头。

真好,师父和师娘两人,都那么和善。

前面门面房,王书成也准备收工了。

等晚上吃完饭,再带着几个孩子,把马守义送来的电器给修了。

也让他们练练手。

八十年代的生活节奏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一下山,做生意的也都跟着打烊了。

王书成正准备去关门呢,门口路过一个老头,拉着一个板车。

板车上放着几个西瓜。

瞧样子,像是从乡下拉着瓜过来,到城里卖的。

这会儿应该是准备回去了,车上还剩几个西瓜没卖完。

老头上身穿着破烂的衬衫,脚下一双鞋,露着脚趾头。

一脸晒得黝黑。

看到王书成,赶忙脸上露出笑。

“小哥,给口水喝吧。”

说着,干咽了口水。

从他的神情,就能看出他口渴的状态。

“带水壶了吗?”

王书成问道。

“嗯,壶小了点,没够喝。”

老头把板车上的水壶拿出来,己经空了,一滴水都没有,给王书成看了眼。

“我去给你装满,等着我。”

王书成上前接过水壶。

“谢谢小哥,好人有好报。”

老人连连道谢。

媳妇听到说话声,抱着小女儿小媛,走了出来。

“怎么了?”

“来了个卖瓜的老人,要找口水喝。”

王书成说道。

“瓜还有不?咱买几个呗,孩子们也想吃了。”

媳妇想吃,不好意思首说,就说孩子想吃。

王书成笑了。

“买就是了,你去外面问问去,什么价。”

“嗯嗯。”

秀文脸上露着喜悦,抱着小媛出去了。

等王书成灌满水,拎着水壶出来,媳妇正跟老爷子客气呢。

“大爷,都不容易,你多留点。”

“丫头,够大爷跑腿的钱就行了,拿着吃吧。”

看到丈夫出来,李秀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下。

“书成,大爷就收2毛钱,给咱两个大西瓜。”

王书成先把水壶给老爷子递过去。

老人“咕噜咕噜”喝起来,喝的急,水都顺着嘴角流了出来,滴到了身上。

“大爷,该多少钱多少钱,你这跑一趟不容易。”

王书成客气道。

“放心吧,小哥,留够了,自家种的,亏不了本。”

老爷子龇牙笑道。

己经掉了几颗牙。

拿着水壶,对王书成两口子轻抬了下,表达谢意。

“走了。”

“大爷您慢走。”

“唉,好嘞,多好的两口子。”

大爷夸了句,拉着板车走了。

王书成挺感动。

“他渴成那样都没舍得打开个瓜吃,却对咱那么大方,这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啊。”

“他家没孩子嘛?怎么那么大年纪了,还让他出来卖瓜?”

妻子李秀文看着老人的身影,感慨道。

“各家有本难念的经吧,谁知道他家什么情况。”

王书成颇为感触。

命运总是像捉弄人一般。

他过去一心一意为着家里,体谅着爸妈嫂子、弟媳,可却换来他们的得寸进尺、以怨报德、贪得无厌。

这老人一把年纪,还在辛苦从乡下拉瓜来城里卖,却不知他家的儿女,又是什么个情况。

“进屋吧,杀瓜吃。”

媳妇见丈夫看着老人离开的方向发愣,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说了句。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