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6章 跑腿子

这时梅老师微笑安慰道:“小刘不必过于自责,任何项目开始时总有困难与挑战。这些引进的瘦肉型猪肉虽然存在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确实具备许多明显优势,如更快的成长速度和较低的饲养成本。”

董老师也附议表示,贷款政策使得整体上未受大损失反而受益,并且鼓励不要因此感到太过负担。

随后,讨论转移到“菜篮子”项目扩展的速度及其可行性的考量上,尤其是董老师的稳扎稳打的意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认同。

小刘坚定地陈述了自已的规划及决心,即在京师周边快速发展畜牧业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示范区域带动其他北方大城市学习借鉴,并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下的责任分担。

最后,面对前辈提出的潜在风险提醒,古老则表达了对小刘的信任与支持的态度,并鼓励勇敢实践已考虑周全的事宜。

小刘点头表示感谢,会议继续深入交流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林若兰语气坚定地说:“那也不怕。出现难题,我们就去解决问题。本就是一场大考,在考验中锤炼我们的干部。一次不成功可以,两次不成功也能接受,三次不成那就调整,换上更有能力的人来胜任。

现在的状况,城市尚可,农村则苦得一家人要共用一套衣服过日子。如不狠下功夫,必然酿成大事端。

我明白这样的做法有风险,所以每一次市长会议都签了字并表明态度,一旦出现问题我来承担责任。”

陈老赞赏道:“哦?看这位林若雪,虽然女性身份,但展现出来的果断和担当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放在战争时期,稍加培养也能成为一代上将呢。”

梅老接过话说:“也难怪老古对她赏识有加。当今的改革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艰苦战争,我看来她确实有点将军风采。”说着还打趣补充:“她没去从军,但她丈夫到南方去了趟,放下了在香江那么多事务、丰厚家产给一位十九岁的年轻人接手,自已领着十多岁儿子徒步去了南洋边境,留下孩子守阵地让当地朋友照顾,亲自上前线医疗所救人。顺便解决了一些特务事件。这事也算是奇事一桩,家里小文对这个挺仰慕。”

提到自家次子时的称呼,只有家人这样称他作‘小文’。

林若兰无奈摇头,“这人真是太随性了。”

梅老微笑道:“小林啊,你知道他现在在哪么?”

林若兰诧异地答道:“我不清楚呀,大概已经回到香江了吧?”

梅老开怀大笑起来。“他正带着儿子在外游玩,整整步行走了快三月有余,现在已在草原上了呢!”

如此行为,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注意。这与他常常补给物品并暴露行踪有一定关系。

得知后,林若兰惊喜地说:“啊?他们在草原上?我打算带领队伍前往考察牦牛种类啊!”话题转换让她略显严肃,又补充说:“有关畜牧种类的事不是小事。据调查,农业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肉牦品种存在诸多劣势需要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来进行选育改良,我们应当借鉴日本的经验把种群的优良培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进行,重视本地牲口选种和改进系统,让它成为国家意志和 举措。”

古老吸了一口烟后说,“讲得真好,比我和老李说得都更周全。”

他希望尽一切力量推动全面发展,陈老则主张稳步进行,兼顾多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一个方面。

刚才听到她关于发展经济时激进态度,连保守的董老都有些担心;而她能同时考虑到长远发展,着实难能可贵。

陈老赞许道:”很好。你的思路清晰而且着眼全局,值得表扬。你可以写一份意见提交给农部门讨论。”

曹老插话说,“请别再说工作了!请大家吃顿饭好好休息才是。”随后嘱咐林若兰:“到了草原记得放松放松。你丈夫也在那边,我会打电话让他们找到对方再找借口让他待久一点,给你一个惊喜吧!两人去骑马散心,休整几天。他会帮助你调养身体的。你看你白头添了多少。事情哪有干不完的?”

大家会心一笑。

“确实需要适当休整下,”古老说,“身体也是重要的。”

林若兰笑答,“好的!”然后说会向段老请假,段老头肯定会批假,毕竟后台强大!

这一句幽默逗乐了一旁的陈老。

宋芸过来为晚宴做准备时看到这场面笑问道,“要不要我建议小雪回去城里休息呢?她做了二十几年农村工作辛苦极了。”

曹老回答道:“不要胡说了,这是她自已的理想。”秦大雪如今已经在这一块领域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存在且成就显著。

宋芸还是表示疑问:“国家的强盛主要还是依靠工业的。”

林若兰答到:“芸姐,你说得不错。工业化需要电力和石化等大型工程的支持,这些留给你们家赵部去做就行。我还是熟悉农村工作,基础稳固才能谈论其它发展问题。”

几位老人闻言一笑。 宋芸话中有弦外之音,大家都心知肚明。

很多决定是时间验证的结果,即使是这些老领导都无法完全决定的,何况一位普通女士?

历史便是如此发展的。

...

"啊?真的?我要一起去草原吗?太好啦!"

北京的一处家中餐厅内,突然响起了欣喜的呼唤声。

客厅里的林若兰:"..."

厨房里的李建东:"..."

乔晓敏被两个无语的目光盯着,意识到失态的脸有些

苏梅微微一笑,没有多言。

这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正在厨房系着围裙煮馄饨的林峰认真地说道:“苏姐姐,我妈妈要去上班。如果带上我,可以说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但要是带你的话,就不太合适了。”

苏梅看着林峰那张漂亮的脸蛋,忍不住想掐一下,这么好看,还那么一本正经,真是让人喜欢得紧。

不过想想秦姨也在,她还是忍住了,笑道:“不让秦姨带,让我妈带我去好了!”

林峰问:“王姨不需要上班么?”

苏梅高兴地说:“我妈最近几个月单位特别忙,总是加班,所以我才天天来你家嘛。现在好啦,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正好可以出去玩!而且,妈妈调到新单位啦,肯定不会这么忙了!”

别误会,这里不是三十年后的中国,普通家庭有假期和闲钱自由出行游玩。

现在是一九七九年,出门虽然不需要每次都有单位介绍信等身份证明,但在公共场合仍然需要这些证件。当时甚至还没有身份证,只要街道人员看着不顺眼,就需要出示介绍信。另外,出门还需自带全国粮票,普通老百姓很难凑齐这些资源。

当然,这些东西对苏家而言并不是太大的难题。

秦梅问道:“你妈妈去哪个单位了?”

苏梅笑着说:“去了首都电视台!”

秦梅闻言恍然大悟,随后笑着回答道:“那你去不了了。”

苏梅不解道:“为什么呢?”

秦梅笑道:“首都电视台这个月刚成立,百废待兴,你妈妈反而会更忙。”

苏梅有些失望,“啊……”

正当她准备再说点什么时,敲门声响了起来。

秦梅惊讶地看着儿子,问道:“家里最近有客人要来吗?”

林峰说:“应该是十七哥吧。”

苏梅起身开了门,一看是熟悉的人,笑容里带了些幸灾乐祸:“秦姨在哦!”

外面的人连忙说:“哎呀,我还真有事忘了,赶紧回去处理下……”

苏梅笑眯眯道:“你走啊你走啊,你今天敢走,往后我都叫你十七爷!”

那人嘿嘿笑了声,嘀咕了句:“这家人怎么都这么难惹。”但仍进门换了双拖鞋,在沙发上见到秦梅后诚恳地说:“八婶儿,您今儿在家里啊。”

秦梅笑了笑,“十七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对象都找好了,怎么还这么爱跑腿子。你往这边来做什么?咱们这院子里不适合随便串门的啊。”

十七被秦梅的话搞得有些心虚,总觉得背后有谁盯着似的,便连忙解释:“八婶儿,前两天大唐酒楼出了一些情况,我跟三十商议了一下,今儿过来聊聊具体情况。”

秦梅一听眉头微蹙道:“大唐酒楼怎么又出事了?”

林峰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馄饨递给秦梅:“妈,饭好了您先吃。”接着转向十七歉意道:“没想到您会来,做得少些,您可以吃我的。”

十七赶忙答道:“吃过,吃过了!”,对着秦梅说:“您先吃饭,我慢慢说吧。”

秦梅走向餐桌坐下,乔月也乖巧地帮忙拿椅子拿勺,显得比对亲妈还亲热。

看到秦梅开始吃饭后,李垣开始了他的汇报:“八婶儿,大唐开业一个多月了,生意确实很不错。”

“讲重点。”秦梅插话道,知道这位侄子如果没人提醒就会扯远。

十七赶忙点头应下:“好好,生意好了之后就麻烦多了。一般的小混混还算好说,但那些衙门里出来和官家子弟的人却总打白条。尤其是那个蔡二牛……可他后面的人都是衙门口的人。”

秦梅眉头紧锁问道:“到底哪个部门的人?”

李垣笑着继续:“八婶儿,这点小事儿不用您操心,如果连这个都办不到,也没脸见您和八叔了。关键是后面一些当官子弟,问题大些。”

林峰说:“主要是芸阿姨家的小虎哥哥。”

秦梅冷哼一声,显然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便问:“你们怎么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