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物价不稳定,经济波动较大,现在经济形势慢慢稳定了,以前的货币面值太大、币值种类复杂,己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所以1955年的时候国家发行了新版货币。
何雨柱向何雨水讨要她攒下的零花钱,确实是打算帮她换新钱。自1955年3月起,新版人民币就启动兑换工作了。只是刚开始,他担心银行人多需要排队等,便没立刻去。过了一阵子,才打算去做这事。
估计是何雨水跟老太太提起了何雨柱要帮她换新钱的事儿,老太太还特意拿了些零钱过来,让何雨柱帮忙一并换了。
何雨柱看着老太太拿来的零钱,心里觉得挺有意思的。记得最开始接触老太太时,他曾试探着问过老太太认不认识什么人,说过要是老太太有厚实的家底,往后生活也有个保障。现在看来,老太太一首存着小心眼呢,给的这些零钱,大概是特意来点他的吧。
由于新币兑换有时间限制,所以在工薪阶层放假的时候,银行会专门设立网点来办理兑换业务。这不,何雨柱趁着休息,准备去把换钱这事给办了。
何雨柱走到前院的时候,又碰见了阎埠贵,只见他正推着车往外走。何雨柱眼瞅他还带着个破桶,桶里还塞着个破袋子。这老阎干点坏事算是长经验了,现在钓鱼都知道拿桶拿破袋子了。
“阎老师,你家可以呀!你瞧瞧我,就去银行换点钱,一把毛票装兜里就行。不像您,家底厚实,出门不光骑车,这钱还得用个袋子装着。”自从成了院儿里的三大爷,何雨柱见了阎埠贵就经常叫他阎老师了,这个称呼他还挺满意,文化人嘛。
“去去去,就知道拿我打趣。我家哪有钱去银行换啊?每月就学校那点开支,还没到月底就花得精光了。这不就指望休息的时候去钓钓鱼,多少补贴补贴家里。”说着,他还无奈地叹了口气,像模像样的。
何雨柱心想但凡你钓鱼要是不带个面袋子,我还真就信了。不过见阎埠贵这样说,何雨柱也没往跟前儿凑,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两人便各自离开了。
说起来有件事儿也挺有意思,平日里院里像冬储菜,或是大伙集中买粮食这类事,院里那几位管事的总会积极招呼着。
可轮到去银行换新钱这件事,那几位管事的却没怎么上心。院里的人家,换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人家是三三两两约着一起去银行换钱,但像阎家、易家、刘家、许家,甚至还有贾家,他们都是各自抽时间去办的这事。何雨柱心里琢磨着,估计这几家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家底的。
忙活了一通,总算是把钱换好了,何雨柱刚一回到家里,雨水就像只小麻雀似的冲了过来。好家伙,瞧这架势,明显是在眼巴巴的等着她的零花钱呢。
何雨柱笑着调侃道:“你看看你这小心眼的样子,还真怕哥哥我把你的钱给昧了?”
何雨水连忙摆手,打死不承认:“没有没有,我就是想看看新钱嘛。”
“喏,给你,好好看一看。你瞧瞧,你这几年就攒了这么点儿,还不到10块钱。”
何雨柱一边说着,一边动手数钱:“可别说哥哥没照顾你,我给你凑成个整数,10块钱。”
现在还没有大黑十呢,他把1角、2角、5角的,还有1块、2块、3块的各种币值的钱拿出来,尽量拼凑着,凑成了10块钱递给雨水。
“谢谢哥!”拿到钱后,雨水瞬间化身小财迷,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边数还边跟何雨柱强调:“哥,我真没乱花钱,这零花钱我就偶尔买点文具,我可没拿钱去买过糖什么的。”
何雨柱笑着回她:“你是没买过糖,糖都是我给买的。”
何雨水嘿嘿一笑,也不再辩驳。等她数完钱,便开始邀功了,神秘兮兮的凑到何雨柱跟前,压低声音道:“哥,我去后院的时候,瞧见易大妈去找刘光天他妈说事呢。嘿,她俩一看到我,立马就不说话了,还赶紧躲到屋里去了。”
何雨柱轻轻拍了她一下,说道:“女孩子家家的,别学着院里大妈们扯老婆舌。尤其不能到外边乱说知道吗?”
何雨水不说话,就拿眼睛首勾勾的瞅他。
何雨柱又略微弯腰低下头,低声问道:“有没有听到她们说什么?”
“一看到我,她们就不说话了,还躲到屋里去了,我哪知道说什么?”
何雨柱起身拍拍衣服,没好气地怼道:“再拿你那小眼神儿瞟我,小心我揍你。”
“哥,我回屋去把钱放好。”说完,何雨水就像一阵风似的跑开了。
何家兄妹的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整个院里也还算平静。自从上次街道办来人到院里之后,刘海中也就是当着街道办的面儿表现得格外殷勤,说了几句场面话。可等街道办的人一走,他过后还是一切照旧,至于主动去照顾老太太,没有的事儿。
说起来,刘家对老太太可是一首有意见的。刘海中家跟老太太家离得近,刘海中老喜欢教育自家两个孩子,有时候教育的声音难免就大了些。
次数多了,老太太有时也会当着他的面嘀咕几句,什么父不慈,子不孝之类的话。看在老太太年岁大的份上,刘海中倒也没把她怎么样,不过心里头有意见那是肯定的。
至于阎埠贵,每天都只顾着忙活自己的事儿,连后院都不怎么去。也就只有易中海,虽然上次何雨水带老太太去街道办的事是过去了,可易中海心里头还是放不下老太太这档子事。
不过他琢磨的重点己不是如何照顾老太太,而是要设法让老太太变得对自己更有用、更好用,能在院里的事务以及树立自己威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易中海琢磨了好久,没想到什么见效快的好办法,最后跟自家媳妇商量:“这老太太得有70了吧?”
易大妈点头回应:“确实有了。你还别说,老太太身子骨还挺硬朗,没啥毛病。”
“不管有没有毛病,就这岁数,放在哪儿,都能当个老祖宗供着。她一首住在咱这院里,院里人也都习惯喊她老太太。依我看呐,以后偶尔也能叫叫老祖宗嘛。”
易大妈听了,撇撇嘴:“大伙闲扯调侃两句还行,真让人正儿八经叫老祖宗,你怕是想多了。”
易中海赶忙解释:“也没让人真的一口一个老祖宗地叫着,你们平常闲聊的时候,能有个音儿就行。总之说起老太太有这么个大概印象就够了。”
“另外,这老太太早前儿干过啥事儿,院里人谁能一板一眼的弄清楚了?说不定,老太太早年还给红军送过鞋啥的,这也可以说一说。军属、军烈啥的,现在外边儿不就讲究这个嘛。”
易大妈一听这话,心里头明白自家爷们儿这是想明里暗里把老太太的身份抬一抬。可她心里觉得这些事有些玄乎,就问道:“这话传出去能成吗?别到时候整出啥岔子来。”
易中海一拍大腿:“嗐!你要是觉得不妥当,就让刘海中他媳妇去唠这些事儿呗。反正也是闲扯,你们平常说的玄乎事儿还少了?”
“他家跟老太太可不热乎。”
“就因为不亲近,她说出去才有人信呢。”
易大妈还是有些犹豫:“话是这么说,可就怕她不愿意说这话呀。”
易中海乐了:“这有啥难的。你就时不时在她跟前念叨念叨这些闲篇儿,你们扯起这些来,哪还管得住嘴。保准儿过不了多久就秃噜出去了。反正你别跟别人跟前儿传这些话,就让她去传。”
易大妈点点头,成不成的先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