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1章 办户口

易中海打定主意接下贾张氏的请托后,也积极打听起来。凭借着自己大师傅的身份和资历,易中海也能和厂里的小领导们套套近乎。

又不是求人办什么事,只是打听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别人也愿意说上几句。厂里的小头头们总归比院里的小老百姓知道的多一些。不多时,易中海就把情况摸了个大概,也确定贾张氏这户口应该是能办的。

说到底,这粮食计划供应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和工业用粮需求,限制新增需求。贾张氏现在虽然不是明确的城市户口,但这次政策有个大概的导向既保障常住人口权益。

建国初期,户口等基本民生管理都还处于逐步理顺的阶段,有很多遗留问题。无论如何不能把常住人口一刀切的往外迁。

贾张氏在城里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她儿子有稳定的工作。她就是正儿八经的西九城常住人口,算是事实上的城市居民。

再加上作为统购统销的配套政策,户口问题现在政府部门正有针对性的进行清理整治。所以多跑一跑她的户口是能落下来的。

弄清楚这些后,易中海的动作却慢了下来,得让贾张氏觉得这事儿难度不小,花费颇多,凸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免得帮她办了事,还得不了好。

易中海是按兵不动了,贾张氏在家中天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按捺不住跑到易家催促。易中海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暗示贾张氏这事儿有些麻烦,怕是要抛洒些人情。

贾张氏也是被他吊的狠了,现在一心只想办成户口的事儿,也顾不上想那么多了,咬咬牙硬是该花的花,该送的送,一样没落下。易中海算是出了口气。

就这样,易中海还带着贾张氏冤枉多跑了不少地方,谁让这事儿不好办呢!贾张氏被卖了还得谢谢他呢。

贾家秦淮茹光瞧见贾张氏天天忙活自己的户口了,这也没见婆婆问她的事儿啊。秦淮茹当然也想弄户口的事儿,说是嫁到了城里,可这顶个农村户口算个什么事儿。

更何况她老回娘家拿粮食,总遭人白眼不是个事儿。趁着婆婆紧张办户口这档子事儿,自己也赶紧把户口转过来。可跟贾张氏相处这么长时间,她心里也明白,婆婆多半还是舍不得那些免费的粮食。

她试着跟贾张氏提了提:“妈,这以后在城里生活,户口怕是越来越重要。要不也把我的户口一道儿办了吧。现在这政策看着,以后城里户口说不定好处多着呢。这次你看城里户口起码以后在粮食上更有保障了。”

贾张氏早就想过了,随口就答道:“淮茹啊,这城里买粮食要户口。眼看着这粮食肯定越来越金贵。以后,你从家里拿的粮食可就越来越能当事儿了。”

接着又走近儿媳妇几步,低声说道:“前几年,粮食价格涨涨跌跌,你也是知道的。现在这买粮食又要户口了。要不是城里缺粮食,怎么会这样?咱们总得想着留个后路,要是城里缺粮,你娘家那里的粮食,就不能放手了。”

你还别说,贾张氏这几句话绝对是有道理的。听了这话,秦淮茹也拿不准该怎么办了。

看着还在犹豫的儿媳妇,贾张氏又宽慰道:“你看我这些年哪有管过户口的事儿,现在需要了,找找人不也办了嘛。以后外面情况变了,要是真有必要,咱再去办不就行了。”

易家两口子这边,易中海还在跟易大妈说着这事儿:“这贾张氏只忙活自己的户口,却不提秦淮茹的户口问题。”

“哼,她那点心思我还能不知道?她就是舍不得那点粮食。还有呢,她恐怕是想着儿媳妇是农村户口,以后好拿捏她。”

“她真这样想?”

易中海点点头说:“那还有假。我看贾张氏就是这么打算的。”

易中海倒是没想过贾张氏还有着留后路的想法,这事毕竟不是他自己的家事。他想问题肯定是按自己的行事作风来考虑。

易大妈还有些担忧:“你也没提这事儿。那以后,东旭两口子不能有想法吧?再说以后要是因为户口的原因日子难过,别再什么事儿都压到咱俩身上。”

“贾家都不提,我肯定不会上赶着说的。别到时候还落贾张氏的埋怨。东旭?东旭要是问了,我也有说法,也不全是托词。”

“至于负担,我都想了,东旭踏实肯干,养老婆孩子没什么问题。日子苦一些,咱们稍微使点劲也不是坏事。”

易中海和贾张氏对秦淮茹的户口问题都不积极。秦淮茹虽然承认婆婆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还是不放心。

秦淮茹又和贾东旭商量这事儿,对于婆婆的说辞也没隐瞒。也瞒不住,她男人最后还不是要跟贾张氏说这事。

秦淮茹对贾东旭大述委屈:“东旭,妈想着我婆家的粮食我知道,我也没啥说的。能拿回粮食我当然也高兴。可你也知道这粮食是真的不稳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

贾东旭比较认同媳妇的说法,也想着干脆把秦淮茹的户口也一并办了。于是,他答应去找他妈谈谈这事。

贾东旭向他妈转达了秦淮茹的顾虑,就是以后村里的粮食可能不太保险。

毕竟是自己儿子亲自开口,贾张氏想了一会儿对他说:“那就让淮茹回趟娘家打听打听,看看这次村里有没有什么影响。”

顿了一下,又交代:“找个时间,你和淮茹一起回去吧。”

小两口找了个时间回了趟娘家。一番打听后又向贾张氏交代情况。大体上统销主要针对城里买粮,统购则主要针对村里卖粮。虽然并没有打听到明确的条条框框是怎么规定的,但村里干部都在鼓励各农户在留足自用粮食后,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

贾张氏抓住了关键字眼:“各家各户留下自用的?”

贾东旭点点头,没有对母亲虚言相欺。贾张氏转而对秦淮茹说:“那不就是嘛,我就说自家种的粮食肯定得先满足自家用。你从娘家拿的是口粮,就属于自用的。”

小两口被贾张氏这番话噎住,一时不知道怎么说。

过后,秦淮茹又缠着贾东旭,非要让他去问问他师父易中海,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贾东旭拗不过媳妇,就去找易中海。

面对徒弟的询问,易中海先问他是不是他妈让他问的。贾东旭只说是自己想问的,也没提他媳妇儿。

易中海点点头,对贾东旭说道:“前段时间我和你妈为了跑户口这事,着实多留意了些情况。你要知道,现在政府主要是减轻城里的供给负担。拿你媳妇这种情况来说,城里这种情况多了去了,打听这事儿的人不少。我倒是没看见谁办成了的。”

说到这儿,易中海看了看贾东旭,又多说了几句:“先不管有没有具体的规定说这户口能不能转。你说说,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你觉得政府部门会不会专门放这个口子。”

现阶段,明确禁止转户口的详细具体的规定大概是没有的,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流入的政策原则确实一首存在,并且越来越严格。

易中海这话说的贾东旭灰心丧气。看他这样,易中海又劝了劝:“现在时机不好,等以后看看情况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