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章 涟漪

老太太出了门来刚走两步,就看见易中海在一边晃悠。估计他也是在等着,有心想要打听打听,倒也没回避,主动往那边走。

“老太太这么晚了,还没回屋啊,这外边天儿可冷。”易中海主动寒暄道。

“中海啊,我这也是听说大清寄信回来的事儿,就来问问。”

“到底什么情况,老太太清楚吗?”

“没什么事儿。大清寄信回来就是叮嘱叮嘱俩孩子好好过日子。这何大清还惦记着俩孩子倒挺好,他们以后到底有个依靠。”

“那他这短期怕是不会回来吧?”

“回不回来没什么妨碍。经常来信,牵挂着就行,我看这两孩子,倒也自在。再说有事联系也方便。”

“倒也是,外边太冷,就不和您多聊了。快回家休息,今后有什么事儿,跟我家那口子言语。”

送了一段儿,易中海也转身回家了。到家后对老伴说道:“这老太太傍晚去找何雨柱,还聊了那么久,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易大妈到不以为然:“能有什么事儿,院儿里人都知道,何大清来信了,她也好奇嘛。”

“这老太太平时和何家来往也不密切。不过昨儿柱子也给老太太送了点吃的,倒比以前有心了。”

“咱们不也送了嘛。不过这柱子老太太也靠不上吧,柱子自己还是个孩子呢。”生活上的琐事易大妈比易中海明白的多,柱子不像个能照顾人的。

“倒也是。你以后还是隔三岔五的去老太太那儿走走。”

“怎么对她这么上心了?”去看看老太太,易大妈没意见,但总要理清楚自家男人的意思。

“老太太年纪大了,咱们照顾照顾,也让东旭看看嘛。另外,老太太在这儿住的年头久,认识的人也多,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

“行,那我多注意着。”

何大清的来信如一颗石子投入了西合院这潭湖水,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及到的不仅是易家。

阎家,阎埠贵坐在桌前,若有所思。他媳妇见状,问道:“怎么了这是,他老何家的一封信还能碍着你什么事儿?”

阎埠贵叹口气:“他何家来信,我到真不怎么关心,左右也没想着算计他何家点啥。可是别人关心啊,刚老太太可又去找柱子了。再加上拜年那一出儿,怎么老太太这么关心柱子了?哎,这院里的情况啊,是越来越复杂咯。”

“这也值当你唉声叹气?”

阎埠贵白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我们不算计谁,可也不能让别人算计了。这院里的事儿关系到咱家的利益。要是不弄清楚,哪天吃了亏都不知道。”

“还有啊,你说本来易中海想把刘海中和我,咱们三往一块儿拢。我们还没怎么着呢,这老太太又和柱子聚一块儿了。添乱嘛这不是。”

“这也不碍你们什么事儿吧?”

“情况不明,谁知道以后碍不碍事。我跟你说不着这个,你也不懂。”

许富贵家,他老婆正说着这两天的事儿:“除夕柱子给老太太送了东西,今儿老太太又往何家去的殷勤,也不知道都图个啥呢?”

许富贵在屋里来回踱步:“我以前光盯着街面上的事儿,院里的情况倒是疏忽了。之前被刘海中、易中海他们暗地里排挤,这都还没捋顺呢,现在柱子跟老太太又凑一块了,我也没个头绪。”

接着又抱怨道:“你这天天在院儿里都注意些啥?这外面一天一个样儿,以后还不知道如何呢。”

“我看以后,你在院里也多上点儿心,住在一起总要打交道,不能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行,我知道了。”他老婆回答的痛快,一帮老娘们儿,聊个天儿,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许大茂这时进了屋,许富贵瞪了他一眼:“你多大了,还去玩小鞭去了?”

“没有,我出去有事。”不知道什么情况,许大茂没敢硬顶。

“少在外边胡混。最近倒是看你跟傻柱没怎么闹腾了。以后啊你也别老跟柱子呛呛,老是针尖对麦芒的,你能得了好?”

“谁不能得了好了?我怕他?就一厨子......行行我知道了。”许大茂看他爹脸色不善连忙改口。

接着又一脸不屑地说:“你也是想太多。傻柱天天上班,咋俩都少见面了,我跟他折腾什么了?”

许富贵又瞪了他一眼:“你懂个啥!这院里的事儿复杂着呢。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你就是不待见傻柱,也没必要弄的跟仇人似的。再说你们也没仇,怎么老犯冲?”

许大茂撇撇嘴:“你不懂,他以前嘴可臭。我现在不也没跟他一般见识了嘛。”

许富贵缓和了语气:“我看他现在变了不少。大茂啊,爹这是为你好。咱在这院里过日子,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和邻里处好关系,以后有啥事儿也好有个照应。”

许大茂不吭声,不知道是听进去了,还是不想跟他爹再吵吵了。

刘海中家对老太太跟何雨柱的亲近也是有意见的。不对,主要是对老太太有意见。你说你也没个孩子,我刘海中管自己的儿子,你老是翻什么白眼。

对于老太太翻白眼儿的行为,刘海中一大老爷们也不好跟一个老太婆去理论。刘海中的媳妇倒是经常在老太太背后嘀嘀咕咕,结果又惹来一阵阵白眼儿。

这一家子,面对老太太都束手束脚的。既不爽老太太的行为,又不敢真怎么着,生怕出点什么事儿,再被赖上了。所以,老太太做点什么事儿,他家肯定是要嘀咕一番的。

中院里,贾东旭刚回来不久,这会儿才开始张罗晚饭。秦淮茹在厨房里一边手脚不停地忙活,一边听着贾张氏说着今天院儿里的事。

秦淮茹这会儿满心好奇,忍不住问道:“妈,为啥院里的人对老太太的事儿这么关心啊?”

贾张氏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提高了音量说道:“听了半天,你咋还没听明白呢?谁关心老太太本身了?关心的是老太太和傻柱走得亲近!”

“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那老太太到底是啥情况呀?” 秦淮茹依旧好奇,毕竟现在和老太太接触得少。

“老太太?怕她干啥?她不就是个老住户嘛。不过你记住了,能不招惹就别招惹她,年纪那么大了,万一惹出个好歹来,咱可担待不起。”

贾张氏感觉刚才没太交代清楚,又补充了一句,“她在这院里住的年头久,对这片熟得很,认识的人肯定也多。虽说不用怕,但咱也别主动去招惹。”

秦淮茹这才又把话题拉回到重点上:“那老太太和傻柱,嗯,柱子亲近又怎么了?”

“除夕那天,东旭他师傅去给老太太送了吃的,傻柱也去了,这两天两家又走近了些。谁知道这里头有没有什么情况。这谁家和谁家走得近,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你得清楚这院儿里面各家盘根错节的关系,免得以后遇到事儿了又摸不着头脑,啥都不清楚。”

秦淮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好像明白了,又好像还是不太明白。贾张氏见她这迷糊的样子,也不再多说,心里想着有些事儿啊,等真遇到了才能解释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