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3章 细水长流才稳得住

何雨柱看着这个嬉皮笑脸的张胜利,无奈笑了笑放下手中书,知道对于这位爱徒只能如此,因为他也确实认真,只是性格太活跃罢了。

老实说,张胜利与何雨柱过往的徒弟截然不同,其他人都很守规矩而张胜利显得随意多了,虽然对师父也是敬重,但在外貌上却不加掩饰地表现出随意。

这种差异让他感到新奇。

何雨柱明白,这完全归结于张胜利的性格而非背景使然。

此外他还特别能说会道,并从未惹得何雨柱生气反倒是让师父对他印象愈发深刻。

偶尔甚至会感叹这孩子不去政界有点浪费才华。

最后,当思绪回到眼前的询问,何雨柱瞥了眼这个调皮的家伙,不耐烦地说,“你小子这闲心可真大啊,这样的问题你还来问我?

如果不说给我听我都还不知道呢。”

张胜利这时才意识到师父是真的不知道此事,连忙赔笑道:“师父,不是您身份高吗?

这种事情以您在厂里的地位,想打听清楚缘由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我们可不行。”

“你小子,别给我戴高帽子,我不过是个做饭的厨子。”

何雨柱说着,看了看满脸讨好的张胜利,叹了口气,挥挥手示意徒弟为他添茶,接着说:“平时猪都是交给食堂宰杀的。

以前偶尔后勤弄回来一两头活猪也是由我们负责。

这回不知是怎么回事儿,一下子回来了十多头,确实少见。

我们还是安安稳稳做好自己的事吧,反正这猪肉少不了你的份。”

“师父,您要不要去问一问?”

“何必急呢,等着就是了。

很快自有人来找你师父。”

说完,何雨柱慢悠悠地端起茶杯,靠向椅背,神情悠闲地喝起了茶。

见状,张胜利恍然大悟,随即笑着说:“师父说得对。

我看不了多久后勤部王副部长就要找您来了。

那我先回去继续练基本功,有消息记得通知我一声。”

何雨柱点了点头,又感慨道:“你怎么这么爱八卦啊,要是六师姐刘岚还在机械厂,你俩倒真是绝配,都那么爱聊,性情也相似。”

听到这话,张胜利停住脚步,凑近笑着回应:“真的吗?

说起来自从到这儿之后我还没见过六师姐和七师兄、八师兄呢。

不如哪天师父带我去见见他们?

否则日后在外面相遇还不认识,也不合适呀。”

何雨柱略加思索后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张胜利拜师仅一个多月,且每次收徒仪式并不严格,也没叫所有人参加见证。

同时这两段时间各自工厂都很忙,他也无暇安排新徒弟与其他徒弟见面。

“那就找个周末让他们全部来我家聚聚,聊聊天。”

张胜利开心地点了点头:“哎,好啊。

这样我就能见到师娘和师兄弟了。

大师兄他们说我师娘人特别好,还有您的厨艺也很美味。

咱们就这样定了啊。”

随后张胜利满心欢喜离开了办公室。

而何雨柱则再次翻开书继续阅读,心里却无法再安静下来……

果然,没过一会儿,如同两人预感的那样,后勤部的王渊部长主动来访,提到了那些活猪的事情。

“柱子,你应该听说了吧?”

见王渊开门见山,何雨柱笑着打趣道:“什么事?

王大哥,请您别一开始就说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呢。”

王渊在沙发上坐下,看着热情给倒茶的何雨柱问道:“你真不知道?

今天运来的这些活猪,闹得全厂都在讨论,没人跟你说过?”

“哦,这事啊,我知道。

刚才张胜利还跟我说起过。

王叔,你们采购科的同事还真是能干,从偏僻山村买这么多活猪过来,具体是哪位?

这是个人才,应该好好奖励下啊。”

“嘿,你说的有点儿怪里怪气,不过嘛,其实这事儿你也应该猜得到。

现在农村养猪本来就不多,大多数都首接被供销社收走了,哪里轮得上我们工厂来收购啊。

这批猪,其实是咱们厂早就和附近的几个公社私下说好的,算是年初时给他们翻新和新打的一批农具的报酬。

一共十三头,几个公社凑一起给的。

小的有百把斤重,大的则能超过两百斤呢。

不过,这事儿不能张扬出去,所以领导特地让我们对外说是采购科的人从某个偏僻山村收购来的。

这个理由也只是一番托词罢了,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你不会觉得太意外吧,因为何雨柱其实也料想到了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只是不完全确定。

现在的农村不像后世,粮食不多,能用来养猪的数量也很有限,大部分的猪都是作为任务由供销社统一收走的。

当然,也有村子为了多赚点钱或者为了让村里人吃猪肉,在任务外额外养一两头,但这些也大多被供销社收购了。

任务外的那几头猪,倒不一定非要卖给供销社,只要有本事提前偷偷收过来也可以,想必咱们厂这次也是这样做。

想到这儿,何雨柱不禁问道:‘王叔,这样的事情对工厂和公社都应该有好处啊,怎么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工厂有过这事儿呢?

王渊闻言撇了他一眼,答道:‘你傻了吧?

这么明显的事儿,别人都看不到?

全城这么多家工厂,能翻修和打造农具的至少也有七八家。

要是大家同时这么做,就算农村要多少农具都能满足,但是根本没那么多猪可换了。

因此几年前各大工厂就己经定下规则,每一家轮着来,细水长流才稳得住。

要是大家都在一起争抢,不仅换不到多少猪肉,说不定还会出问题,闹上去谁都没有好处。

再说,供销总社也肯定不会放任那些多余的小猪被我们工厂全都买光,这对他们是重要的政绩来源。

当年我们的机械厂效益最高,排到了最后一轮,那时你也进了厂,只是当时你心思都放在做菜上,我没告诉你。

其实,三年前轮到我们也差不多是该有的事儿,结果偏偏赶上了一场大饥荒,人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喂猪呢?

即使有些村想办法喂了几头猪,最后也全部按照命令统一交给供销社分配。

这事也就断了……现在自然灾害慢慢过去了,去年不少村子都重新养猪了,我们这才有了这个机会。

恰巧这几年许多农具也都破旧了,需求量也变大了,我们厂终于有幸换到了这些肥猪,合计两千多斤呢。

比往年能换一千五六来斤的那些厂子,我们可真是捡了大便宜!」

何雨柱听完王渊的解释,心里完全明白了原委。

确实,这种好事几年才有一次,给工人带来一些惊喜也就足够了。

想着自家的空间里圈养着的五十多头黑猪,也不禁感叹自己的资源丰富。

过去这些年由于需要合作渠道逐步清理物资,他也没大量提供物资给厂里,主要是怕说不清楚,太麻烦。

而且在这近三年的大灾难期间,尽管他的某些渠道受限,但几乎所有的储备也悄悄捐给了国家,所以也没再费心去考虑这些问题。

灾荒过去后,以前的联系方式也断了。

何雨柱于是开始思考是否应将农场空间里的物资逐步供应给机械厂。

凭借他现有的身份和与机械厂领导的关系,只要提供的物资质量过关,一般不会有人追问物资的具体来源,这样可以保证安全。

然而,他担心上面仍在暗中调查物资来源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目前还不敢给机械厂提供物资。

考虑到如果大量提供粮食被人发现,容易追查到自己,何雨柱决定在两三年内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物资供应,以免引起怀疑。

毕竟他现在的积累也不少了,不再需要急于通过物资换钱。

回过神来的何雨柱转向王渊问起养猪场的事情:“这些猪是打算怎么安排呢?

是先养着还是其他安排?”

王渊笑着解释道:“这批猪不会再养太久,怕它们掉了膘不好,但是也不会立即宰杀。

厂领导们商量后认为五天后刚好是厂里举行表彰大会的日子,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厂里举办一次热闹的全猪宴,现杀现做,提升工人的士气。”

何雨柱立刻点头答应,并说道:“好啊,领导们的安排确实周到。”

对于举办全猪宴的做法,何雨柱非常认可,尽管他知道这将让食堂工作人员,特别是他自己和徒弟们非常忙碌,但他觉得能让大家高兴是最值得的。

于是他果断答应由他负责此次全猪宴的安排。

王渊满意地拍了拍何雨柱的肩:“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了。

你这几天计划一下,安排好所有事宜,务必保证全猪宴顺利进行。”

何雨柱郑重其事地点头:“请放心,这么多年办事,我还没出过岔子。”

见他这样答应,王渊满意地点点头,叮嘱道:“我也相信你会办好。

这次赵书记开会时没让你过去,而是让我来通知你,有些话还是要提醒下:目标就是要做到万无一失,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