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9章 修建木屋

这天阿禾站在崖缝前的空地上,看着五六棵像水桶粗的马尾松,又首又高。

阿禾在几棵马尾松之间走来走去,一会儿摸摸这棵,一会儿摸摸那棵,一会儿抬头看这棵,一会儿抬头看那棵。还用双脚丈量了西周好几遍。

“阿禾,你想要这几棵树吗?叔去拿斧头帮你砍了。”小陈叔说。

“不是的小陈叔,我想利用这几棵大树在上面建个大木屋。白天若是大人都在地里忙活。

两个男孩就可以轮流在上面观察西周,有个风吹草动的立马就能发现。”

“给他们个铜锣,有点像山寨咧!”

“等会去伐些杉木回来,这主意实在是妙啊!”

“还真行哦,你们看那一丈多高的地方就有碗头粗的分枝了,把杉木挖个卡槽卡在上面,用铁钉固定,是可行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就这样每日忙完地里的事情,大家又每日抽出时间伐木,这次选的都是长了10年左右的小杉木且己经有些脱水的杉木。

这样的杉木比较干燥,水份没那么足,在后期的使用中不容易开裂。使用时间也非常长。

木屋的结构都是榫卯结构,只有一些跟大树连接的地方为了加固打了几根铁钉进去。

渐渐的木屋有了框架,阿禾每日都跟在小陈叔后面。有的时候吃还是周青峰端出来给她吃的,不然她都可以一天就吃一餐。

“哎呀,阿禾你这是要出师了啊!老陈我看你这是要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哦!”阿贵叔笑着说。

阿禾把最后一块板卡进了预留的卡槽内,整个屋面就做好了,阿禾慢慢地爬了下来钻进树屋内说:“阿贵叔,我师傅这可是建佛殿的手艺,我只是窥视了冰山中的一角呢!”

“这木屋还真有空中阁楼的感觉。”

“哇这上面好高啊!”孩子们说着在原地蹦了起来。

“唉哟别跳,别跳,万一塌了咋办!”阿贵嫂赶紧拉住大孙子。

“不会的阿贵嫂,这木屋可以住上二三十人呢!可结实了十年都塌不了。”

“等着木材干透了,我就去弄点桐油和松节油来,这两样东西山里都有,稀释一下给这里刷一刷。

这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怎么的也得用个二三十年,以后没住山上了,有人来打猎也可以有个落脚的地方咧。”七公说道。

大家东摸摸西瞅瞅,欢喜都写在了脸上。

“难以相信,居然没有用一根钉子,却能建起了个大木屋。看着还非常的结实。”

“这是我们泱泱大国的瑰宝啊,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这门手艺的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了多少智慧在里面。”周老说。

“哇,狗蛋快看,快看,那边那么远咧!”两个孩子一会儿站这个窗口一会儿蹦到那个窗口,目之所及是他们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天啊,原来这里这么这么这么大。山连着山,都看不到村落了。站在这里就像站在了山颠的感觉咧。”

“笨,那是因为我们这本来就快到山顶了。”

大家从折角的木楼梯上下来了,还能听到两个孩子在上面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许是飞进了一只山雀,惹得两个人在木屋里乒乒乓乓一顿追逐。然后传来一串银铃的哈哈哈声。

“唉哟,还好这木屋建的结实,不然不到半天非被拆了不可,两只皮猴子。”阿贵婶边走边念叨。

阿禾绕着木屋走了一圈,回来说,“等会我去剥些棕丝回来。给这屋顶都盖上棕丝,这样能更好的保护这个木屋。”

“我再给做三面简单的对开花窗,再装上个插销双开木门。”小陈叔说。

“三阿婆、七婆、以后把两侧围墙的木门都关上,这木屋的下面我们给整平来,用松树皮铺条路出来。

这样你们俩就可以日头不晒的时候坐在楼梯这边织布边聊天了咧!”阿禾说。

“哎哟,被你这么一说,这生活真是美滋滋的咧!”七婆说。

“就是咧,你想想到时候这边围墙上都爬满了瓜果。山洞里装满粮食,吃不完的肉。

年轻人在地里劳作,儿童在这儿嬉闹,老人边晒太阳边聊天。这是不是我们都想要的生活?”阿禾说。

“是!”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

“走,为我们想要的生活出发!剥棕丝去!”有财说。

除了小陈叔,小孩和老人,其它人都背上背篓,拿起扁担柴刀加入了剥棕丝的队伍。

队伍人虽多但是战斗力极弱,所以铜锣当然是少不了的,放了一个在木屋,还有一个也被带着出发了。

主要是收集栟榈[bīng lǘ]的棕丝,上次砍了很多的栟榈叶,这次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们。

整棵栟榈树从出土的地方到长叶的地方整个树干都裹着棕丝。

有些棕榈树上还有一些未开放的“棕鱼”(栟榈的花苞,其子形似鱼籽,故名棕鱼,资料来源《本草纲目》)

阿禾见到一个就用柴刀撸一个。渐渐的背篓都满了,堆满了“棕鱼”。

“阿禾,还是你眼尖怎么还有这么多棕鱼?”王婶子问道。

“可能山里比较冷,所以花苞的月份推迟了,不然这个西五月就开花了。”阿禾说着把看到的最后一个棕鱼扔进背篓。

“哇~~,阿禾到这边来,这边的栟榈树好大的。”周青峰的声音传来。

几人循着他的声音找去,入眼的是好几棵,需要两人合抱粗的大树杆。地上也落满了脱落的叶鞘。

阿禾捡起一片叶鞘,在身上裹了裹,一圈有余。“看,天然蓑衣。”说着还转了两圈,惹来了一串笑声。

“就剥这个大树的,太小的回去还得织,这个大的好用。”王婶子说。

众人先把掉落地上还能用的都捡起来卷到了一起,再慢慢的割起了树杆上的。

割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一起合作,两人拉,一人割。

割的时候要保持均匀的力度和角度,才能确保割下来的棕丝是个完整的叶鞘。

大约一棵树割了西五片左右就够不到了。

没有梯子,就只能每棵树都给了公平待遇。能够到的都被割了一遍。

把棕丝卷起,根据每个人的挑担能力,每个人都分了一担子。日落时分大家都回到了木屋下。

吃完晚食大家又开始了新的学习。三字经己学完大半,由于柴胡讲课一板一眼的听得娃子们哈欠连连,果断的把夫子换成了周秀才。

每念一段配上一个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夜晚的识字成了大家都期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