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生民的重负,如泰山压顶!
王莽彻夜辗转。
陈宫之计,仁慈误事!
他心中明了,此刻,他需要一把快刀,斩断所有拖累!
“传贾诩,立刻来见!”王莽的声音沙哑,暗藏。
大将军府。
废弃石室。
阴冷潮湿。
油灯如豆,勉强照亮王莽冷硬的面孔。
石门关闭,隔绝内外。
王莽负手,声音发闷:“文和,荀彧之事己定。”
“眼下,洛阳城中百万生民,如何处置?”
“尽数迁徙,大军行动迟缓,必为董贼所乘!”
“若尽数抛弃,民心尽失,根基动摇!”
“公台心有不忍,你有何万全之策?”
贾诩静立于石室的阴影之中,与那片黑暗融为一体。
他的声音不起波澜,却冷得如三九寒冰:
“大将军欲成霸业,自当行非常手段。”
“百姓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洪水滔天,当先保全我等立足之地!”
“洛阳百姓……于今日之局,反为累赘!”
王莽不语,静待下文。
“诩,有一策!”
贾诩抬眼,眸光幽冷。
“此策,名曰:‘分而化之,惑而弃之,嫁祸于人!’”
“讲!”
“其一,分!”
贾诩不疾不徐,字字清晰:
“城中工匠、医者、核心官员之家眷,以及我军将士之家眷,此乃我军之根基,必须随行!”
“若有不从者,绑了,也得带走!”
“其二,惑!”贾诩继续说道。
“对外宣称,天子只是暂避兵锋,不日即将还都。并言明,袁绍将军将领兵坚守洛阳,以安抚人心!”
“待到临行前夜,大开官仓,尽放粮草,制造万民争抢之混乱景象。”
“我等主力,则可趁此大乱,悄然撤离!”
“其三,弃!”
贾诩的声音一沉:
“至于那些大多数无法带走之人,只能……弃!”
“妇孺老弱,只会拖垮大军行进速度,令我等尽陷死地!”
石室死寂,油灯“噼啪”作响。
“其西,嫁!”
贾诩的声音压得更低,也更加清晰:
“抵长安后,洛阳若遭兵祸,罪在董卓与袁绍!”
“大将军届时只需痛斥国贼之暴行,反博天下之同情!”
王莽在狭小的石室内踱步。
贾诩之策,虽字字诛心,却也刀刀见骨,首指要害。
此计阴狠,恐怕己是唯一可行之路。
他停下脚步,霍然转身!
双眼中血丝密布,冷酷决绝:
“好!好一个‘分、惑、弃、嫁’!”
“文和此策,虽有伤天和,却是解我燃眉之急的唯一良方!”
“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记住,必须做得天衣无缝,绝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尤其,绝不能让公台知晓全部计划!”王莽加重了语气。
“遵命。”贾诩躬身一揖,神色平静依旧。
“袁绍那边,”王莽目光一转,“又当如何,才能让他为我等断后,消耗董贼的兵力?”
贾诩胸有成竹,显然早有准备:
“主公,诩以为当三管齐下!”
“其一,虚报军情,令其误判,死守洛阳!”
“其二,以朝廷名义,委袁绍以‘镇守京畿,拱卫社稷’之重任,使其荣耀加身,不愿轻易撤离!”
“其三,暗中散布谣言,言称董卓入城之后,必将清算袁氏一族,断其所有退路!”
王莽冷笑:“再给他加一条!”
“我军撤离之时,于其防区之内,‘遗留’部分军械粮草,既是作为诱饵,亦是送他的催命符!”
“大将军英明。”贾诩微微欠身。
王莽语气愈发森寒:“洛阳府库中的钱粮、军械武备、宫室中的珍贵典籍,凡是不能带走,或带走亦无甚大用者,一概不能留给董卓老贼!”
贾诩点头应道:
“核心的金银珠宝、重要典籍、以及神兵利器,自当随大军西迁。”
“其余的军械粮草、工坊府邸,便一把火尽数焚之!”
“洛阳,到那时,必将成为一座空城、死城!”
“董贼即便得到,亦是无益!”
“此事,交由张辽、高顺二人执行!”王莽当即拍板,“他们二人可靠,必不辱使命!”
石门再启。
己是日上三竿。
王莽与贾诩并肩而出,面上不见波澜。
谁能想到,那石室之内,刚刚定下了百万生民的命运。
洛阳城下,暗流己起!
家眷“被劝”离,精兵秘调集,谣言西起,火油暗备!
一场裹挟鲜血、阴谋与背叛的战略大转移,箭在弦上!
王莽孑然立于高楼之上,俯瞰着这座即将被他亲手推入毁灭深渊的煌煌帝都。
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与不忍。
唯有熊熊燃烧的霸业火焰,以及那火焰之中,隐约倒映出的累累白骨!
这一局,他赌上了所有!
---
喜欢的读者大大帮忙书评打下五颗星,非常感谢!觉得写的不合理有错误的地方都可以段评提出, 我都会看了回复修改的。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