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夕家祖传的那本医书,原书在箱子里面珍藏着,自已手里使用的是手抄本。
这本医书是段夕家族的传家宝,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秘密。
原书的纸张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工整而古老,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
由于其珍贵性,原书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一个精致的檀木箱子里,箱子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显得庄重而神秘。
原书太珍贵了,基本上不会打开来看。毕竟,万一损坏了一点点,那也是无法面对列祖列宗的。
段夕的家族对这本医书有着近乎神圣的敬意,他们相信这本医书不仅包含了医术的精髓,更是家族荣誉的象征。
因此,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取出这本医书。
在段夕的印象中,十年前,自已父亲去世前,曾经打开过箱子,那本医书原本拿出来过一次。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段夕的父亲面色凝重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箱子,取出医书,翻阅着那些泛黄的页面。
段夕记得父亲当时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不舍。那次之后,医书再次被封存,直到今天,段夕再也没有机会亲眼目睹那本原书的风采。
除此之外,在段夕的记忆里面,就没有再看到过这医书原本了。
尽管如此,段夕对这本医书的了解却并不浅薄。因为家里还有一本手抄本,是他的祖父在年轻时亲手抄写的。
这本手抄本几乎与原本无异,是段夕学习医术的重要工具。
手抄本和原本基本相同,除了一点,那就是书的第一页。
而原本的第一页,在右下角,段夕迷迷糊糊记得上面是三个字,像是人名。
这三个字里面的第一个字,好像是子和系结合在一起。
子和系写在一起,不就是繁体字“孙”吗?
这个发现让段夕心中一震。
而刚才,苏童说自已家有一本三十卷的药方医书,也是姓孙的所写。
苏童的话在段夕心中掀起了波澜,难道这两本医书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难道……
难道!
难道是同一人?!
不对啊!明明是十卷,怎么她说是三十卷呢?段夕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
如果真的是同一人所著,那么为什么会有卷数上的差异?难道中间遗失了二十卷?
这个想法让段夕感到不安,他开始怀疑自已家族所珍藏的这本医书是否完整。
难道我家祖传了快两百年的医书,是……是残破不全的?!
段夕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失落。
他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家族世代相传的荣耀和秘密,岂不是建立在一个残缺不全的基础上?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他决定要揭开这个谜团,找出真相。
想到这里,段夕立刻把药铺后院的门关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
另一边,苏童将药材和人参,卖出了22两银子的高价,这让她心情大好,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为了确保这些银子的安全,苏童小心翼翼地从手中拿出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她打算用于日常的开销和应急之需。
而余下的十七两银子,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措施,将它们全部放入了自已的系统空间之内。
药材和人参卖完之后,苏童并没有立即离开集镇,因为背篓最里面,藏得最隐秘的地方,还藏着一个特别的物品——一个高脚杯。
在古代,制作玻璃的工艺远没有现代那么精细,而且成本巨大,因此,玻璃制品一般都含有很多杂质,显得不够纯净。
尽管如此,古代的玻璃制品因其稀有性,仍然是达官显贵们争相收藏的奢侈品。
苏童背篓里面的那一个高脚杯,却与众不同。它晶莹剔透,全无半点杂质,宛如一滴纯净的水珠,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苏童相信,凭借这个高脚杯的独特品质,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但是,桃源镇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朴实的农民和手工艺人,又有几个人买得起这样昂贵的奢侈品呢?
而且,即便有人买得起,又去哪里卖呢?镇上并没有专门的古董店或者奢侈品市场。
然而,作为前世商业大佬的苏童,面对这样的困境一点也不担心。
她深知,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办法将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喏,前面不是当铺吗?
在上一次看到这个当铺之后,苏童心中就有了这个想法,去永泰当铺把高脚杯给当了。
永泰当铺是桃源镇上唯一的当铺,尽管没什么客流量,但它是苏童在这里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苏童之所以选择永泰当铺,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商业大佬,苏童心中始终有一个未解之谜。
她始终无法理解,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小镇之中,居然能够孕育出一家如此不同寻常的当铺。
通常情况下,当铺这种商业机构,是只有在较为繁华的县城中才能见到的。
因此,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苏童,他她决定亲自走进永泰当铺,一探究竟。
当她踏入当铺的那一刻,苏童便被这里的装修风格所吸引。
整个当铺的装饰布局透露出一种高雅的品味,无论是墙上的字画,还是摆放整齐的古董架,都显得格外精致。
这让他对这个当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甚至有些出乎意料。
然而,店里只有一个伙计,他斜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似乎在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
苏童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伙计急忙站起身来,脸上带着一丝诧异,仿佛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客人光顾了。
不过,当伙计的目光落在苏童身上时,他的表情立刻发生了变化。
苏童穿着一身朴素的农妇打扮,这显然让伙计对她产生了轻视。
他上下打量着苏童,目光最终停留在她背着的背篓上。
伙计带着一丝不屑的语气,悠悠地说道:“大婶,我们这里可是高端当铺,不收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