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章 知康堂

桃源镇,苏童驾着牛车,带着三个孩子,终于来到了这个热闹的小镇。

苏童对两个儿子宣武和崇文说道:“宣武,崇文,你们俩在这里看着牛车吧,我和雅婷先去里面买的吃的。”

两个儿子异口同声道:“好的,娘。”

就这样,苏童拉着女儿赵雅婷的手,走进了镇里。

镇上的人还是很多的,在镇里的街道上赶着牛车根本不可能,所以一般来赶集的,都会把牛车放在集镇边上。

苏童找到了上一次卖冰糖葫芦的地方,那是一个小贩,他的摊位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散发着的甜香。

苏童买了三串冰糖葫芦,给到女儿赵雅婷。雅婷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冰糖葫芦,仿佛捧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随后,苏童又买了三个猪肉白菜包子,这是镇上一家有名的包子铺做的,包子皮薄馅多,热气腾腾。

三串冰糖葫芦和三个猪肉白菜包子,正好给三个孩子分了。苏童知道,这些简单的食物足以让孩子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苏童这一次是借用的赵大林的牛车,赵大林他们家这么信任自已,这牛车在自已手里,可是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要不然,赔的钱可够苏童受的了。

苏童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笔钱的问题,更是对赵大林一家信任的辜负。

所以,苏童让三个孩子一起看着牛车。

她严肃地对宣武说:“宣武,你看着弟弟妹妹,别让他们乱跑。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你们一起看好牛车,娘我一个人去把药材卖了。”

三个孩子乖巧地回复好。宣武挺直了腰板,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他拉着弟弟的手,而妹妹则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

他们围坐在牛车旁,眼睛不时地望向母亲离去的方向,手里拿着冰糖葫芦和包子。

苏童背着背篓,来到了镇上唯一的药铺,知康堂。

这间药铺在镇上颇有名气,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更因为它在药材采购和配药方面的专业和信誉。

知康堂里面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基本上都是前来抓药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他们或焦急或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对健康的渴望。

药铺的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在柜台间穿梭,他们手脚麻利地称量药材,包装草药,回答着顾客的各种问题,忙得不可开交。

苏童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自已。

她站在队伍中,观察着药铺的运作,心中不禁对这些辛勤工作的伙计们生出了一丝敬意。

终于,药铺伙计看向苏童,礼貌地问道:

“这位婶子,您需要抓什么药?有药方子吗?”

苏童将背篓拿到身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里面精心挑选的药材。

她微笑着对伙计说:“小二哥,我是来卖药材的。我上次来镇上,就听说你们药铺收药材的,所以这次特地带来了一些。”

药铺伙计点点头,表示理解。他认真地看了看苏童带来的药材,

说道:“药材是收的。不过,收药材要等我们掌柜的亲自过目。您要不先坐会儿,我去看看他在不在?”

苏童微笑道:“那有劳小二哥了!”笑容中透露出一丝感激。

药铺伙计转身去了后院,苏童则是在旁边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她环顾四周,观察着药铺的每一个细节。药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药材,药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宁静而祥和。

不多时,药铺伙计回来了,他面带微笑地对苏童说:“这位婶子,我们掌柜的在后院,您从这个门,直接过去吧!”

苏童点点头:“好的。谢谢。”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按照伙计的指引,带着背篓,向药铺后院走去。

苏童对这家药铺的印象极好,店里药品的陈列摆放整整齐齐,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每一种药材都按照类别和功效摆放得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

店里的几个伙计,也都是非常有耐心。

对待来抓药的人,不管对方穿着好坏,店里伙计都很耐心细致,他们总是微笑着解答每一个问题,从不厌烦。

苏童带着背篓,按照药铺伙计的指引,来到了药铺后院。

后院的景象与前厅截然不同,这里更加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掌柜段夕,一个头发黝黑的中年男人,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桌子后面,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薄薄的药材专著。

当苏童踏入知康堂的门槛,掌柜段夕便站起身来,带着一丝好奇和职业的礼貌,他询问道:

“我是知康堂的掌柜段夕,敢问这位娘子,你是来卖药材的吗?”

苏童微微一笑,回应道:“段掌柜,我前些日子在山上挖了几棵药材,特意拿来请您过目一下。如果这些药材合您的心意,您能否给我一个合适的价格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将背篓放在了石桌上,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里面的珍宝。

段夕点了点头,缓步走向石桌,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审视。

苏童已经将背篓里面的药材一一取出,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

段夕的目光在药材上扫过,他指着其中一株说道:“哦?这是田七吧?”

苏童连忙回应:“是的,掌柜的好眼力啊。这确实是田七,我前些日子在山里挖的。”

段夕听后,不禁笑道:

“哈哈!我要是连田七都不认得,我段家的列祖列宗就该不认我这个儿孙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自已家族和药材知识的自豪。

知康堂是段家的祖业,到段夕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了,可谓是中药世家。

尽管知康堂在小小的桃源镇开设,但它的名气很大,不仅在镇上,就连县城的很多人都经常来这里抓药。

段夕的家族世代相传的不仅是药材知识,还有对药材和药方的尊重。

其实苏童也很清楚,田七只是一种普通的药材,虽然在某些方子中不可或缺,但卖不了多少钱。

她此行真正的目的,是卖人参。

人参的价值远远超过田七,卖的价格就高很多了。

在苏童的系统空间里面,大大小小、不同年份的人参,足足有2000头。

拿出来一部分,换成银子,改善一下生活,应对接下来的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