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围之后,各家考生都还滞留在长安城内等待着放榜之日,当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好奇,去瞅一瞅最近大火的书籍,看一看被大儒抨击过的私塾。
可谓本身就处在热点榜上高居不下,而在这时,一篇对大儒之语连敲带打地文章做出回应,贴在了各家私塾的门前,顿时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
原本他们以为,这些新开的私塾是想要出文对大如致歉表示回过整改之类的求饶之语,却没想到,通篇文章,虽然看似是在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可实际上,却是对一些儒生门客的不作为的无声谩骂,
通篇皆都是在反讽,一些不知穷苦人家求学之艰辛的门客还想要妄图利用自己的全力拦阻普通人求学,所作所为,压根配不上大儒这二字。
无名,在长安城之中火了。
林秋并未给这首词抄上名字,故用无名为题,不过在有些人的戏称之中,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讽儒。
提名阻止读书人前往私塾的大儒名叫冯生,此时他正与卢家家主卢岐作而论谈,言笑晏晏。
“家主,出事了!”
说了没几句,就有下人贴到了卢岐的耳边,低声说道,熟悉的感觉让后者忍不住挑了挑眉头,最近几个月来,这三个字,真的是让人听厌了!
卢岐看了冯生一眼,想也不会是什么机密,索性也没有避开:
“冯兄不是外人,有什么事直说就是了。”
“是,”下人躬身开口,“林秋写了一首词进行回应,用来作为对于冯先生文章的反讽。”
“嗯?还有这种好事?”
两人听到此话,不仅没有露出担忧,相互对视了一眼,反而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果说是技巧的方面,或者是各种工业的产品,林秋可能确实要暂时领先他们一步,还无法望其项背,可是,他,一个打铁的过来写文章?
开什么玩笑?
简直是荒谬之至!
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言语,总会有人忍不住免费二字的吸引,偷偷去私塾之中,热度只是暂时能压下,而不能压死对方。
可是现在的话,如果林秋写出了一篇令人生笑的文章,那可真的是好玩了,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让这篇文章传播开以后,就没人敢再去这种误人子弟的私塾之中学习了。
“冯先生,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居然想在文采上与您博弈,老朽想着,是不是您这些年不出山,让小辈们都忘了你的威严了?”
冯生捋了捋胡子,也是一脸哂笑:“无妨,后生晚辈,总要有些轻浮之语才对啊。且先念来听听吧。”
听到他们的话,下人的面色有些焦急,又不敢出口打断,心中担心,这两人如果说的太多等会儿社死的太严重的话,会不会让自己消失而掩盖他们社死的事实?
终于听到命令,他这才将已经熟背于心的一段话缓缓道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通篇,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没有一出多余的修饰,就像是田野老农在与人唠着家常,可细看下去,却又没有多余的废话,短短上百字就直接总结出了自己的人生。
听着听着,两人脸上的笑意与戏谑慢慢消失,逐渐浮上了几分凝重,到了最后,甚至涌上了一抹震撼。
“这是…他写的?”
卢岐有些不可置信,不过他又很快的自言自语道,
“这定然是他写的!”
这其中之言语,尤其是文中针对着锦衣玉食之人不珍惜可以学习的机会,泥土之中挣扎的农民却无从寻找门路向上攀升,这二者之身份相对比,与林秋现在的处境何其的相似?
林秋不正是想要广开私塾,大发书册,让知识传播流动,打开晋升的门路吗?
而他们这些锦衣玉食之人,不也是在想尽办法进行阻挠,甚至借着儒生的名声进行对私塾的诋毁。
可想而知,一旦有着了解内情之人将林秋的处境说出去,与这篇文章之中的内容一一对应的话,会引起那些读书人多大的同理心。
卢岐摇了摇头,猛然惊醒:不,内情肯定已经在暗处散播了对吧?!
文章能写得如此精炼绝妙的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最简单的去提升文章传播速度的方法呢?
卢岐抬头,目光之中带着几分奢望的看着冯生,欲言又止:
“冯先生,您能……”
虽然只说了半句,可冯生怎么能不明白卢岐的话中之意呢,不过,他只是面色灰暗,口舌发干的摇了摇头,神色有些失神,宛如斗败了的公鸡,喃喃自语:
“卢家主,这次你可是害苦了老夫啊…这篇文章一出,必然是可以流传千古之语。
而你我,都将会随着这篇文章一同流传下去啊…噗…”
儒生最为爱惜羽毛,自己珍惜了一辈子的名声,眼瞅着却要在入土的年纪里变成传扬千秋的恶名,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
冯生惊怒无比,心情激荡之下,嘴里甚至咳出了鲜血,身影摇摇晃晃,如风中飘絮,随时都有可能跌倒。
“请医生过来看一看冯先生吧。”
看到冯生这一幅死了爹妈的样子,卢岐又怎能不知对方能力所在呢?
他心中暗暗一叹,有些无力的向着下人吩咐道。
卢岐缓缓站起身来,好像在一瞬间苍老了十岁,摇摇晃晃的走向了窗边,看着柳叶新抽出的嫩芽,悠悠叹息:
“林秋…从此人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李二的影子…只不过,一位是将才,一位是相才…
曾经的李二是精通兵法,旷世将才,不到十七岁就击败突厥解救隋炀帝,后来更是连败两路军阀打入长安奠定了唐朝立国之基…
而这一位,出头不过短短半年,活人无数,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却又想着发起变革之事,他不懂历史上的变革者下场都死的很惨吗?
现在只不过是还没有抓到他的把柄罢了,如此下去,一旦他的行事之中出现一丝纰漏,都会有无数的豺狼闻到血腥味将他分尸啊!”
如果有人听到卢岐这种极高的评价,定然会震惊至极,李二是何人?虽非大唐第一任帝王,可是,其实灭隋朝时,是这位打下了不世之基业,李渊能够当上首位皇帝,不过是沾了自己是老子的光而已。
林秋何德何能,竟然能与李二相比?
如此评价传出的话,恐怕会让各家对林秋的警惕性提到最高,甚至开始去动用官面之外的手段了吧?
毕竟,他们绵延千年不绝,是最懂打蛇不死顺棍上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