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2章 启蒙之念

贞观八年二月十五,研造局被封锁。

正当商铺老板心焦没有货源之时,研造局大门上的封条已被撕下。

被派在大门前常驻着的伙计发现这一幕以后迅速的将情况禀报了回去,一些人顿时连忙过来探看,希望不要再出现什么幺蛾子。

这被封锁的两日,李承乾并没有对研造局作出太大的干涉,他虽然称不上是知人善用,但心里也有几分逼数,有些摇钱树一旦被改一下可能就会亏本的,自己这可是冒着风险染指父皇的生意。

该分给父皇的钱一分不会少,这样父皇或许不会在意,可一旦将此事搞砸了,自己恐怕要受到不小的责罚了。

所以他仅仅是用两日的时间,让一些气愤于林秋被调离,不肯干活的工匠们滚蛋,然后又重新招收了一批人。

李承乾有些意外的是,林秋引领研造局也不过只有不到一月,居然能够做到让这么多的人归心,如果不是陈搽还有点眼色,看到太子的面色变得阴沉,刻意拦下的一些人的话,这两日,研造局的工匠们恐怕都能全跑个干净。

毕竟,天地君亲师,林秋给他们授艺,本就算是半师,哪怕是一些能沉住心思的儒生碰到这种情况,也会面色难看,思考着拒绝的后果,而对于这些脑子憨直的工匠来说,你欺负俺们的半师,还想让俺们给你挣钱,想屁滚!

两日下来,六十余名铸造师,最终只留下了七名。

新来的一批铸造师足足有上百人,都是从其他城市之中转来的,毕竟在长安城之中,能够说得出来的铸造师当然都在锻造司里了,基本都被林秋一锅端了。

其他地方转来的铸造师们,学到如此技艺之后,也是惊为天人,纷纷队林秋崇拜之至,

不过他们毕竟是李承乾派人请过来的,事有先后之分,原本研造局里的人离开,在情理和大义上都能站得住脚,可是他们这些人如果离开的话,那可真的是拿着自己的鞋巴子啪啪往李承乾脸上抽了,绝对会要了命的。

也只能就此安稳下来。

只不过……

“掌柜的,研造局出货,每日只能出八百。”

“两日停工之后却只出八百?他们的工匠数量不是翻倍了吗?”

“熟练的人,没了呀。”

如果这八百曲辕犁,是工匠们正常上班时间能够打造出来的,那李承乾其实还有的挣,可是,却并非如此。

这些铸造师们还在严格的遵循着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工资成本不但没低,反而因为人数多了四十多人又加了一大笔银子,同样的时间,之前是两百两的工资成本,现在已经彻底涨疯到两千七百两了。

看的让李承乾有些皱眉,好像,这其中的利益并没有自己想象之中那么高?

自己这一次鼓动三部,同时下达压力,承诺出去的利益可不少,如果仅仅是这么一点利润的话,恐怕分润出去之后,自己都没得剩的。

这样一来,他不是冒着冒犯父皇的风险,给三部官员白打工吗?

李承乾隐隐觉得事情有些失去了控制。

……

不过这些,对于林秋来讲毫不在意,人与人的悲欢不尽相同,他也有自己要烦恼的事情。

“不是我说,你们这帮子人傻了吧?”

林秋有些牙疼的看着堆在院子里的一群大汉,无语的说道,

“我可是冒着自己贴钱的风险,给你们的工资最少的都涨了六倍,最多的足足翻了十一倍,这种情况下,你们疯了你们辞职!”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修养,崔良毅脸上的青肿消了一些,勉强能看出个人形了,他明朗地笑道:

“要那么多的钱做甚,我们对钱木有兴趣。”

我兴趣还大着呢,你们就没兴趣了?

林秋有些牙痛,想起了自己曾经被刺激的心脏痛的感觉,不动声色地卖了对方:

“你的金子花完了吗?”

“金子?”

六十多个少说一米八的大汉同时近乎出声,中间夹杂着一个弱弱的惶恐声,崔良毅不解的看着林秋,为什么这时候突然把事情抖露出来?

“乖徒弟,什么金子?”

崔蛮子乐呵呵的从背后走上前,一把捞住了崔良毅脖子,一双大手如铁钳一般,禁锢地后者动弹不能。

当时丢了大面子的另外一些人,目光之中更是带上了一些杀气,好哇,我说当时怎么坑我们坑的那么狠,原来是收钱了呀!

崔良毅感受着身后一道道带着杀气的目光,面色已经变得有些木然了,非常不明白,林秋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

不是对钱没兴趣吗,那就别摸着钱了!

一个倒霉人被摁在了地面上狠锤,叫声凄厉无比,简直令人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林秋只是乐呵呵的看着,早在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他就想这么做了,可惜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总算是略微补上了心中的遗憾。

“玩闹”结束,众人神清气爽,一人惨惨戚戚。

林秋这才认真地考虑起了这些人的安置问题,这些大师们都是为了他而辞职,离开了工作半辈子的地方,他自然不可能任他们自生自灭。

不过一想他就觉得头痛,首先打好了预防针:

“提前说明,这里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铸造工作要做,你们能得到的月俸,肯定更是远远比不上之前了。

那时候我是为了把这么高的债务留给亲爱的太子殿下,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强行要求大家日夜轮轴转。”

这一点众工匠倒是都明白,一个个安静等待着。

林秋想了想庄园内还有什么是亟待发展的,忽然,心中猛的闪过一个词——启蒙。

如果只是普通的铁匠,那肯定是不识大字的,普通的工匠只需打个锄头耙子之类的农具,连制造兵器的机会都不多,自然没有什么认字的需求。

可是像这些铸造大师们谁不会看个图纸,一份图纸上面尺寸数据材料比例都会标的一清二楚,这些人自然都是认字的。

让这些人当个教书先生…

林秋眼睛渐渐变得明亮了起来,是啊,想着要开民智的话,识字才是最低的要求,唯有识字以后才能从各种途径去了解新的知识。

穿越而来已经一年,他也思虑过数次如何推广识字率的问题,但是困难重重。

一来,普通的农民也压根不觉得自己需要认字,会说话能听懂不就可以了吗?再加上农时那么忙,闲的时候还有工作可以领薪水,谁有心思去认那些鬼画符啊?

二来,哪里有老师啊?就连庄园里的管家都只能说是认全了数字,从哪儿去找何事的老师去教导庄民们呢?那些认字的读书人,哪怕是一个落魄的穷酸秀才,都不愿意去教一些在他们眼里的白丁,因此这件事一直都被耽搁下来。

可是现在,眼前不就是合适的人选吗?

那些不愿意上课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跟这些肌肉壮实的大汉们相比,另一个不就跟拎小鸡崽儿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