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林秋有些意外的是,加工的地点居然离长明乡不远,他才刚到了地方没多久,崔良毅和林安也都赶了过来。
这一次,在徐刚这个带路党的引导下,没有再出现工匠们高傲抬着脖子冷眼看人的情况了,林秋招呼了一声,所有的工匠全都围到了林秋和崔良毅的身边,
吃过教训的,想着这次说不定能见到奇迹,光是道听途说的,则是满腹不信,准备看看,这里新来的小子究竟想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曲辕犁所需要的精细程度,要比金刚剑差了不知多少倍,崔良毅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就将剑模具的形状捏的分毫不差,更别说是在这里搓泥条了。
不过两刻钟,众人就看到地上摆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模具。
“好了,先将熔炼炉关火,降温,大伙一起去吃个饭睡个午觉再回来。”
林秋自然观察到,这里的容量炉并没有准备附属的烘烤炉子,这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就是需要先将竖炉关闭一下,虽然这样会导致一些浪费,不过也不伤大雅。
“嘁~~”
众人摇头,满场嘘声,我们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不过这些日子来,他们也确实疲惫,此刻有了光明正大的休息时间,倒也乐得看到。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众人才回归。
林秋看着地上摆好的模具,鄙弃在庄园时显得要差了几分,显然,不是专业的炉子,用来烘烤确实有些不太搭,不过还算是可以接受,他朝着崔良毅点了点头,说道:
“你来吧,这个没必要用精钢,普通的铁水就可以了。”
崔良毅答应,按部就班的进行了下去。
炼铁,融化,接取,倾倒,冷却,脱模。
接下来的每一步动作都很快,不过只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一个个零件便已经放在了工作台上,崔良毅倒是不太了解这东西是怎么连接的,徐刚当仁不让的走了出来,两只熊猫眼中带着一些震撼与肃穆。
他心里也不知到底是何想法,是期盼着能成功吗?
可这岂不是在证明着他们很废,半辈子的本事都学到鬼身上了?
可是要期盼他失败吗?
不好吧,能轻松点完成任务,他们就真的喜欢日夜在容量炉旁敲敲打打吗?
他们是喜欢锻造,但喜欢的那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天马行空地制造一些东西,比如说避暑剑,又比如说能当盾的山风,而不是在这里做一个无情的敲机器的工人。
月余来的重复工作,早已让他形成了肌肉技艺,徐刚闭着眼睛都能将曲辕犁组装起来——
犁辕、犁评、犁捎、提手、犁铲……
一件件的组装,都如德芙,咳咳,如丝绸般那么顺滑,没有丝毫的阻滞感,徐刚原本都做好了手心会被毛刺扎伤的准备了,可是,同样你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铸造而出的杆件光滑无比,就连隔壁老王家的小媳妇儿的皮肤都没这么顺滑…
“这就…成了?”
看着他们需要日夜敲打,核对,整整五日时间才能做出来的一套曲辕犁,就在崔良毅的手底下做了出来,如果抛去烘干的那几个小时之外,崔良毅一共才用了多久?
制作模具,两刻钟!
一整套的熔炼浇筑,半个时辰!
换算下来,崔良毅自己一个人制造一天,恐怕比他们所有的人加起来不停锻造一个月的数量更多吧?!
崔蛮子默默走到了崔良毅的背后,狠狠的踹了后者一脚,嘴里骂骂咧咧的说道:
“王八蛋做的这么熟练,一看就知道经过了上百次的练习吧?!”
顿时,那些输了的人也反应了过来,一看林秋那有些瘦弱的身材,也不太像是能够用一天打造上百个模具的人吧?
我们让你去做助手,是让你去监督的,你反手就给我们来了个回手掏,还不告诉我们,让我们在林秋面前出了大丑,你小子,很好!
林秋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幕,没说什么,只是用有些同情的目光看了崔良毅一样,准备准备吧,你就是下一个徐刚了!
不过,后者此刻压根没察觉出来,一心只沉浸在自己能够一次成功的自豪当中,骄傲的目光扫了四周一眼,仿佛是在说,你们该退休了,接下来的扛把子,让我来当吧!
众人忍着上前给他一脚的冲动,强行将注意力扭倒了林秋那边,都是几十年的工匠,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有人开口询问:
“关键点,就在那模具上了吧?”
林秋笑着点头,解释:
“那模具的材料是粘土…”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惊呼着打断:
“怎么可能,所有模具的材料中,粘土是相性最差…”
刚想否定,可想到实打实的证据还在那里摆着,停下了后面的半句话,讪笑着对着林秋抱歉:
“林局长,您说。”
这一次,局长二字喊的就真心实意了许多。
林秋没有计较,继续说道:
“其实是很简单的,粘土烧制变成陶瓷,形状的变化会很大,但是,如果只是将粘土慢慢的烘干,并且在粘土中混合一些特殊的材料后,就会在表面留下一层类似于釉化的物质而形状不改。
这样一来,只要有着统一的尺寸单位,上到航空母舰,下到绣花针,都可以轻松的制作出来。”
虽然没太听懂釉和航空母舰是什么东西,但大致的意思,他们还是理解了的,一个个互相看了一眼,忽然,像是达成了什么默契似的,众人在林秋面前列开队伍,双手虚抱着,深深做了一揖,行半弟子之礼:
“谢局长指点!”
林秋没有躲开,堂然的受了这一拜,毕竟,在古代,所有的才艺向来都是师徒相传,像他这种随意公开的“异类”,可并不多。
只不过,在众人拜完之后,林秋意有所指地提点道:
“世界上的缺口那么大,压根不至于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绝技多教一些人,或者编撰成书册传下。
要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已经有了能够在青铜剑上镀铬的技术,可是我们的泱泱大唐呢?
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到了我们这一辈,竟然连一个统一度量衡的小小难关都克服不了了,这其间难道不是有太多的优秀传承失传的原因导致的吗?
莫要扫敝自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