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刘兴扬是白云观的经师之后。
张宝梁算是找到正主了。
当即问道“这位刘师兄可是要去颂经?”
“没错,今日新入门了一些弟子,正要去传授他们行炁之法。”
“早就听闻,全真龙门派丹道功法,钟吕亲传,长春祖述,不知今日在下有没有这福分聆听一番。”
又是老一套屡试不爽的彩虹屁。
刘兴扬没想到张宝梁说的这么直接,他虽然不清楚张宝梁的身份。
但跟陆瑾一起来的,又和陆玲珑是朋友,这样的人应该不是什么邪道之人。
更何况他今日所讲只是基础的行炁之法。
他作为白云观的经师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想来也就没有拒绝。
“玲珑师兄要不要也一起去教导一下这批新入门的弟子”
“不了,不了,我就不去了。”陆玲珑连忙摆手:“宝儿姐,你去吗?”
冯宝宝则是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
在张宝梁上一世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多般的修行法门。
所有的异人都是靠着上古异人所留下来的至理和自身的感悟。
就比如龙虎山正一天师道,最出名的就是金光咒,雷法以及符箓之术。
但是这些在正一道建立之初并非全都存在。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也是总结了上古异人和春秋异人老子的修炼方法。
后来在江西的一座山上得丹,丹成而龙虎现,所以这座山,后来就被叫做龙虎山了,正一天师道从此也以此地为祖庭了。
得丹后张道陵将以自己沟通天地气象能力总结出的法术“吁天事帝之科”
以及他领悟到的奥秘,通过禁制术的形式藏在了天师度里。
后世的每一代天师根据张道陵所留下的感悟奥秘,才逐渐开发出来了雷法。
至于金光咒直到第十代天师张子祥,在静心中领悟了金色的遁光。
传说这些金光不仅和普通的遁光一样可以保护自身,还可以自如的控制其形态,这才有了金光咒的雏形。
至于这道家的符箓之术,后世又有几人敢说没有受到大贤良师的影响呢。
全真派龙门派也是同理他的创建时间更是晚于正一道。
所精于的内丹学也并非建派之初就是如此。
同样是经过这近千年的传承才有了如今的样子。
正一和全真被当今异人界称为两大势力。
同为道门,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所主张的修行方式不同。
正一讲入世修行,道士可以结婚成家,不强调必须出家,他们在世俗社会中修行,更贴近常人生活。
全真以“性命双修”为核心,主张内丹修炼,提倡出家修行,不娶妻、不吃荤,通常居住在宫观中集体生活,遵循严格的清规戒律。
而张宝梁的太平道介于二者之间。
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
当任其所长,所能为,而不可强也;
亦不可强取也;
物自有功有过,因其宜而使之。
太平之道在于顺应万物的本性和特点,不强求、不勉强,因势利导。
总之太平之道就是让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境界。
没有所谓的出世入世,也没有那些门第之间的繁文缛节。
既像陆家习得百家之长,又有些像全性的率性而为。
.....
“大通初修通九窍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冲,涌泉冲起渐至膝。
过膝徐徐至尾闾,泥丸顶上回旋急。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降宫室.........”
就在刘兴扬在前面颂经传授之时。
张宝梁的目光则被挂在他身旁墙上的一幅画所吸引了。
初看山水风景,再看脏腑经络,细看则是内丹修炼小周天之法。
修道之人将自己的身体内部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名字便叫做“小周天。”
而身体之外的世界则被称为“大周天”
异人口中常说的行炁周天,这周天便是“小周天”
不同门派所行炁周天的法子都是始于丹田而终于丹田。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所经过的穴道有些不同罢了。
而这幅图在张宝梁的眼里所蕴藏的绝非是修炼“小周天”那么简单。
张宝梁就盘膝坐在那里,盯着那副图不知看了多久。
等着颂经殿的新人弟子全部散去之后,他依旧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
就如同睡着了一般。
此时刘兴扬走了过来。
“张道友,你.....”
话说到一半,刘兴扬整个人就惊在了原地。
只见张宝梁双腿盘膝稳稳地坐那里,脊背挺直,如同一尊雕像般纹丝不动。
只有微微起伏的胸膛显示出他仍在呼吸
顺着他的目光刘兴扬便看到了墙上那副《内经图》。
《内经图》在这颂经殿中不知挂了多久了。
每一位进入到全真龙门的弟子都会去观摩端详。
但是对于这些初入道门的子弟根本看不透其中的奥妙。
整幅图中四处可见的流水,代表了行炁之时运输通道。
而在这通道之上又有城门,桥梁,重楼,这些建筑所在的位置,
如同行炁之时所经过的体内关窍。
能够理解这《内经图》上内容的人在全真龙门派也不过了了数人而已。
“这...”
黄明此时也注意到了张宝梁的状态好像并不是睡着的样子,那双眸空灵若梦,让人捉摸不透。
“师兄,张道友这是?”
“入道!”刘兴扬有些颤抖的说道“去..去将这件事告诉玲珑师兄,还有不要让任何人接进这颂经殿。”
这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此时的张宝梁浑然不知。
不仅如此,现在的他脑海中是一片空白,曾经的记忆、过往的经历,以及他自己的名字,都统统被遗忘。
如同初生婴儿一般纯洁无邪。
————
这片天地名为“内经城”
此时,一白发老者怀抱着一婴儿出现在这关隘之内。
这关隘建造在一条奔腾不息且逆流而行的河流之上。
周围皆是踏水而行,逆流而上的行人。
而在二人面前有一石碑,上面刻着
“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
这婴儿现在虽不能语,但也能看的懂上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