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7章:商议对策

外敌入侵的消息,如一颗巨石猛然投入原本平静无波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激起了惊涛骇浪。皇帝得知此消息后,当机立断,紧急召集朝中所有大臣,齐聚于那金碧辉煌却又在此时弥漫着凝重氛围的议政大殿。

大殿之内,烛火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昏黄的光影在众人紧绷的脸上跳跃,将每个人心中的不安与忧虑清晰地勾勒出来。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皇帝面色阴沉如暴风雨前的乌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冷峻地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大臣们,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与威严:“外敌公然犯我边疆,此刻边疆将士正在浴血奋战,拼死抵抗,局势己然万分危急。诸位爱卿,皆是我朝的栋梁之才,今日务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出退敌之良策。”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身着一身笔挺的戎装,大步流星地率先出列。他神情严肃,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抱拳向皇帝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下最紧要的便是迅速增派援军。可即刻从临近几州抽调精壮兵力,令他们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边疆,如此方能解前线的燃眉之急。同时,粮草和兵器乃是军队的命脉,必须调运充足的物资,确保前线物资供应源源不断,方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全力抗敌。”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得到皇帝的认可,兵部尚书神色愈发坚定,接着说道:“此外,敌军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兵力和物资,还需加强边疆防御工事的修筑。坚固的防线是抵御外敌的重要保障,我们可组织当地百姓协助军队,一同加固城墙、挖掘壕沟。百姓们对家乡的地形熟悉,有他们的帮助,防御工事定能事半功倍,让敌军难以轻易突破。”

此时,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向皇帝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增派援军和调运物资,这每一项都离不开雄厚的财力支持。虽说如今国库尚有储备,但长期的战事消耗巨大,犹如一个无底洞,会不断吞噬着国家的财富。所以,我们还需长远考虑后续的财政问题。臣建议,在尽量保证百姓生活不受太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赋税,以此来筹集足够的军费,支撑前线的战事。”

户部尚书此言一出,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立刻引发了一些大臣的争议。一位文官皱着眉头,面露焦急之色,急忙上前说道:“万万不可啊,陛下!如今百姓刚刚从旱灾的苦难中缓过神来,生活本就艰难。若此时再增加赋税,无疑是雪上加霜,百姓们如何承受得住?恐怕会因此引起民怨,一旦民怨沸腾,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户部尚书听后,赶忙解释道:“臣又何尝不知百姓疾苦,只是如今战争迫在眉睫,前线战事吃紧,若无足够的军费,前线将士们拿什么去作战?拿什么去保卫我们的国家和百姓?还望陛下三思啊!”

皇帝听着大臣们的争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户部尚书所言有理,战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文官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若因赋税问题引发民怨,国家便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片刻后,皇帝缓缓说道:“赋税之事,确实需谨慎考虑。既要保证军费充足,以支持前线战事,又绝不能过度压榨百姓,寒了百姓的心。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良策,既能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又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负担?”

这时,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从队列中缓缓走出。他白发苍苍,面容沉稳,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向那些富商巨贾募集资金。这些人在国家太平之时,凭借着朝廷的庇护和政策的扶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今国家面临危难,他们理应为国分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朝廷可给予他们一定的荣誉和特权,比如封赐爵位、给予商业上的便利等,以此来鼓励他们踊跃捐赠。如此一来,既能筹集到所需的军费,又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觉得此计可行,不禁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既解了燃眉之急,又能让富商巨贾们为国家尽一份力。此事就交由户部尚书负责,务必妥善安排,尽快筹集资金。”

解决了军费的问题,接下来关于战略部署的讨论愈发激烈起来。大臣们各执一词,气氛热烈。有的大臣主张主动出击,认为敌军刚刚入侵,立足未稳,此时我军应抓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能一举击退敌军,取得胜利。他们慷慨激昂地说道:“敌军长途跋涉而来,此时必定疲惫不堪,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机。若错失良机,等敌军站稳脚跟,再想取胜就难了。”

然而,也有大臣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应采取坚守策略,等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反击。这些大臣忧心忡忡地分析道:“敌军兵力强大,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敌军的陷阱。我们应先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坚守,消耗敌军的锐气。待敌军出现破绽,或者我方援军全部到位,再发动反击,这样胜算更大。”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离陌身姿挺拔地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着一股沉稳与自信。离陌向皇帝躬身行礼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单纯的防守或进攻都并非万全之策。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我们可兵分两路,一路佯装正面进攻,大张旗鼓,制造声势,吸引敌军的主力;而另一路则秘密迂回包抄,绕过敌军的防线,首捣其粮草补给之地。粮草乃军队之根本,一旦粮草被断,敌军必定军心大乱。如此,或许能打乱敌军的部署,从而扭转战局。”

皇帝听了离陌的建议,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赞叹儿子的智谋。他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甚妙,若能成功实施,定能给敌军以致命一击。但行军打仗,瞬息万变,战场形势错综复杂,此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挥将领。此人不仅要有勇,更要有谋,方能应对各种突况。”

朝堂之上,众人听了皇帝的话,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决策,合适的将领人选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在心中思索着,谁能担此重任,带领军队走向胜利。此时,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对策商议,仍在紧张而激烈地进行着,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天平上的砝码,将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以及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而整个国家,也如同置身于暴风雨中的船只,在众人的决策下,驶向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