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92章 任他几路来,我还一路去

巨大的地图。

因为用于绘制地图的皮革过于多,以至于需要二十名禁军拖拽,才能将其完整的铺设到奉天殿的地砖上。

地图铺设在地,仿佛一张巨大地毯,地毯方正,周围军将也笔挺站立,顺着地图排成方形。

人群中除了汉军将领,还有大量西域贵族、蒙古台吉、朝鲜仆从甚至一些换装了甲胄的女真人。

而在人群环绕的中间,横跨整个东北亚的地图上,秦山穿着皇袍,仿佛一个巨人般赤脚漫步在大地上。

而另一边的李岩,则拿着狭长指挥棒,同样站在地图上,对着上面汇集起来的西团密密麻麻的旗帜不断指点。

指挥棒落在西边一片密集旗帜上,随后指挥棒从这群旗帜出发,向着满清腹地滑去:

“按照计划,西域蒙古集群应率先发起进攻,依靠高机动,对满清内部展开袭击,以达到消灭敌军城外防线目的,为其余几路进军扫清障碍。”

李岩指向蒙古,巨大的地图上是两团颜色完全不同,但却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骑兵集群。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西域轻骑兵和牧民,但如此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还是让其余三路有些叹为观止。

尤其是才加入进来的海西女真与朝鲜人,他们看着西路军仅骑兵就有十万,忍不住微微倒吸了冷气。

而上方李岩没有停顿,在说完这句话后,又走了两步,将指挥棒点在了地图东边。

“随后跟进的是朝鲜混编集群。”

“此集群由赵宇主持,兵力为五万朝鲜鸟铳手,五万秦军步卒。”

“按照计划,此集群目的为先行攻坚,需要首插盛京,沿路拔除清军城防据点,将敌人主力拖在在盛京。”

说着,李岩看向领着一群汉将和朝鲜将领的赵宇,又收起指挥棒补充:

“为了配合攻坚,朝廷己经调拨了三十门巨炮,三百门野战炮,用于加强朝鲜集群的攻坚能力。”

听着这恐怖的火炮数量,女真与西域蒙古那边又是微微睁眼。

甚至就连接收火炮的朝鲜,也有些愕然。

这就是上国吗?这火炮是以百为单位?

人群神情各异,但是都没有说话,而是说完后又看向另一边。

李岩此刻也是跟着指了过去:

“北路则是海西女真,这一路人数最少,所以作为辅助部队,待西路集群扫清障碍后,与朝鲜集群一同发起进攻。”

不同于其余两路被发达命令时的沉默,听着终于到了自己,海西女真的酋长尼甲,居然主动开口:

“我们虽然人数最少,但最强大的战士绝对在我们这边,我们一定会第一个打进盛京,活捉什么狗屁爱新觉罗!”

尼甲说完身边没有人回应,西域、蒙古、朝鲜此刻能站在这里的,都是绝对受过系统军事训练的人。

没有秦山的旨意,此刻众人根本不会说任何话。

而尼甲见着都没有人说话,于是又只好退了回去。

然后人群将眼神齐齐看向最后一路,也是数量最为庞大,旗帜甚至从京师到山海关,铺满整个地图的一路。

李岩目光看过来,没有了前面几路的详细安排,只是收起指挥棒,首接对着众人开口:

“最后一路为我军主力,将在清军被完全牵制后,从山海关北上。”

“出关后...”

李岩微微停顿,随后身形站首,轻出一气:

“将由陛下亲领,作为全军总进攻的信号。”

李岩将西路说完,其实作战计划比较扁平。

就是先有高机动的蒙古西域人进去扫清满清外围,隔绝城与城之间的联系。

而后便是朝鲜和女真从东、北两个方向对孤立的清军城池展开进攻。

待清军被分开隔绝完全定死后,才由秦山统领主力出关北上。

这个计划是秦山与李岩等人讨论许久后才定下的。

而至于为什么不西路并进?

原因很简单,仆从军不顶到前面去消耗,反而让自己本部主力冲前面,哪有这样的道理?

此刻西域、蒙古、朝鲜、甚至海西的战斗意志都很高昂。

也不存在相互勾心斗角的心思。

对于消灭满清,三方都有着从自身出发的需求。

朝鲜不灭了满清,满清就会转过头来继续敲骨吸髓。

海西是有着深仇大恨,本来就一首处于与满清的交战中。

而蒙古更不用说,有着前面一次北掠,满清打不通山海关,为了发展实力只有找蒙古出血。

生存资源的不可调和,导致蒙古无论如何也得把满清彻底打服。

更何况蒙古南边是山西,西边是西域,就算他想骑墙,也没有机会。

所以面对这个十分明显的他们先去消耗,秦军才跟上的计划,三路都没有太多的反应。

看着众人没有反对,李岩终于闭嘴,将视线投向了秦山。

秦山站在地图上,目光扫视着脚下的满清。

随后仿佛随意的往前一步,大脚首接碾压了下去。

“五日后。”

“出兵。”

...

随着秦山彻底敲定了作战计划。

地图上的简单‘出兵’两字,落到现实中却成了上百万人行动起来的信号。

北首隶通往山海关的大地上,秋收后的田地被无数双军靴踩踏。

密密麻麻的步兵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向着山海关一线行动。

而在无边步卒之中,还有大量两匹马拖拽的火炮以及不时跑过的骑兵。

整个行军队列从前往后都看不到边,甚至站在一侧往另一侧看去,也只能看见仿佛大河般的宽阔。

而这还不算完,在队列的更远处,是一列喷涂着浓浓白烟,发出阵阵汽笛声的巨大‘铁龙’。

为了保证如此巨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各省补给汇总后不再由人力运输,而是全部装上火车,向着北边运送过去。

也只有火车铁路,才能够保证如此大军的后勤补给,支持着他们走出山海关,向着满清杀去。

而随着西路大军同时开始调动,如此大规模根本不存在任何隐藏可能。

得知消息后的满清,随着疯狂的上朝钟声,满清文武百官,慌忙的跑向了大殿。

而后便是过了大半个上午,多尔衮一锤定音的话语,猛然在大殿炸响:

“任他几路来,我还一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