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现实状况考虑,两人为此商定不办大的婚礼派对,只简单在家设了几桌请双方亲人吃饭庆祝即可。
何雨柱亦给大哥何大清寄去了 ** 以告知其此事。
这段日子,除了为即将来临的家庭新生活而奔波搬家具布置新居之外,
他还托人找到了一台无敌牌缝纫机,并成功借来用。
时间飞逝,何雨柱迎来了他结婚的日子。
二师兄担任当天的主厨。
上午时分,何雨柱与周建业各骑一辆自行车,与同样骑行的二师兄一起,朝着宋金凤居住的大杂院出发。
宋金凤已经准备妥当,并在街道办事处的周主任陪同下等候。
等三人到达后,何雨柱和宋金凤拿着糖果,挨家挨户为邻里送喜糖,并说道:“响应国家号召,婚礼从简,不举办大型典礼了,只给大家分发一点糖果沾个喜气。”
送完喜糖之后,何雨柱便带着宋金凤回家,而周建业他们则帮着搬运她的行李。
宋金凤的房子随即也交给了街道办。
回到家里时,已有不少客人等待。
师父一家、师伯一家人以及周主任都已经到了。
但在开席前,何雨柱一直不见父亲何大清的身影,这让他心情有些低落。
宋金凤注意到了何雨柱的情绪变化,紧紧握住他的手,并用担忧的目光看着他。
何雨柱感觉到她的支持,深深吸了一口气,安慰她说:“没事的,我们一起去敬酒吧。”
于是,两人端着酒依次向每桌宾客敬酒。
就在他们敬到最后一位宾客时,何大清终于赶到。
师伯彭大海对何大清抱怨道:“今天是柱子大喜之日,你怎么还迟到?”
何大清解释道:“火车出了故障,晚点了。
我不是故意耽误的。”
范大康心里虽有不满,但为顾全大局和徒弟的面子,也只能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随后,何雨柱和宋金凤走向何大清,轻声叫了一声:“爸。”
何大清连说了几声“好”
,接着拿出一套精心挑选的金饰送给儿媳:“这是给你准备的礼物。”
何雨柱在一旁轻声道:“收下吧。”
何大清明目张胆地坐下后,婚宴继续进行。
下午,送走客人后,何雨柱陪着站在一旁和雨水说话的父亲:“这次您准备待多久?”
何大清回应道:“明天早上就走了。
你白姨去年又给我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做何雨雪。”
现在,白寡妇已给何大清生了一子名为何援朝,一个女儿名为何雨雪。
有了这两个孩子相伴,也许他晚年不至于被赶出来无人管。
第二天,在送别父亲之后,雨水略带感慨地对哥哥何雨柱说:“不知道下一次再见是什么时候了。”
何雨柱轻抚着妹妹的头发安慰道:“如果你很想他,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他。”
然而雨水摇了摇头:“他现在的家里,我们没有合适的位置。
还是不去打扰了。”
听到雨水的话,何雨柱觉得她真的长大了。
何雨柱送走何大清之后,带着妹妹雨水回到了家中。
当天正值周六,所以雨水不用上学,何雨柱和宋金凤也都休息在家。
回到家后,发现宋金凤正在厨房忙碌,何雨柱赶忙过去说:“你身体不太舒服怎么起来做饭了?还是赶紧去休息吧,饭我来做。”
雨水见状,也问嫂子:“哥不是说你不舒服吗?还是让哥来帮你。”
听到大家关心的话语,宋金凤脸上微微一红,轻轻瞥了丈夫一眼后解释道:“我只是轻微感冒了,躺一会儿就会好的。”
话虽然这样说,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宋金凤还是坐下来休息,将做饭的事交给了何雨柱处理。
何雨柱被瞪了一眼,嘿嘿一笑说:“你快去休息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就行。”
宋金凤把手中的勺子放下:“米和水我都加好了,剩下的你看着点吧。”
说完,她轻轻推着雨水的肩膀,走出了厨房,回到客厅。
厨房里只剩下了何雨柱一人。
他看了一眼锅里的小米粥,又从空间里拿了一些小笼包放在蒸笼里,打算等粥熬好之后再上火蒸。
等小笼包蒸熟后,何雨柱喊来雨水帮忙端早餐:“雨水,过来帮我把早餐端过去。”
“好咧。”
雨水应了一声便来了。
何雨柱吩咐道:“我把煮好的小米粥递给你,你自已拿着,我去端小笼包。”
雨水捧着小米粥出了门。
此时,宋金凤也跟着走了进来问:“还有其他的需要我拿吗?”
“我不是让你歇着吗,你怎么又过来了?”
“我也没多大的事儿,几步路,没事。”
“那你帮我拿茶叶蛋和一些小咸菜吧。”
“行吧。”
宋金凤于是拿起这些东西跟随何雨柱回到了客厅。
“嫂子,让我来吧。”
雨水接过宋金凤手中的食物放在了桌上。
何雨柱将一碟盘盘整好,摆在了饭桌 ** ,“都准备好了,我们开吃吧。”
“嫂子,尝尝哥做得这包子怎么样,可比外面卖的好多呢。”
雨水给宋金凤夹了一个小笼包。
“我自已可以的,雨水,你也来吃点。”
宋金凤咬了一口,汁水迸发,肉质鲜嫩,“真好吃,确实胜过外卖的小笼包!”
“瞧见了吧,我没夸张!”
雨水自鸣得意。
宋雨柱在一旁补充:“赶紧吃饭吧,冷了可就不好吃了。”
一家三口愉快地用完餐后,何雨柱起身收拾餐桌。
当宋金凤伸出要帮忙的手时,被何雨柱制止了:“这个我来就行,你先去休息会儿吧。”
随后,何雨柱拿出一本《聊斋志异》递给宋金凤,轻声说:“今天我们就待在家里歇歇吧。”
宋金凤理解到何雨柱对自已的照顾,接过后安适地坐在躺椅上阅读,轻声回应:“好吧。”
而得知兄嫂要在家里休息的消息后,雨水也自觉拿了书包坐到了宋金凤旁边的桌子边学习起来。
为了陪她们两人,何雨柱还特意准备好一些小甜品和饮料,接着便去了东厢取回了一段木材和刻刀。
在门口一会儿关注着宋金凤的情况,一会儿专心雕刻作品,时不时望上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