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3章 实在得不偿失

** 没能守住秘密,坦白承认所有事情并将责任推回。

陈妈妈哭天喊地,最后由阎福贵陪去探望陈大海,并向他承诺尽力照顾陈妈妈,让他可以安心改造,表示对大院的好感与感激。

李庄的事情很明白,对方提出了条件:要是不满足就得承担后果,绝不能将四合院里的事情捅出去。

刘村长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回去商量交罚款。

好在这次不多,只有三千元。

但是,院子里的人手头都不宽裕。

最终商量的结果是赚钱的几户人家多出一些。

经过多次谈判,四合院里的人们了解到了大家的经济状况后,做出了让步:赵家出四百元,孙家兄弟出六百元,其他各家平均分担剩下的一两百元。

孙家兄弟愁得要命,怎么凑这六百元。

家里存款仅剩下一百多元,去掉生活费也剩不了多少。

弟弟甚至想到走投无路就带上家人逃跑。

然而,逃亡是最不得已的选择。

还是哥哥头脑灵光一转想到了隔壁张大爷。

谁都想方设法躲过牢狱之灾。

所以,两人带着一点小礼物,来到隔壁张大爷家里:“张爷爷!”

“哟,来了。”

张大爷笑呵呵地接过礼物说,“是不是来还房款了?”

孙氏兄弟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但张大爷还是那么直言不讳,直戳心口。

不过,孙二哥只得实话相告:“张大爷,说实话,那房子的事咱们真的办不成。”

张大爷继续笑呵呵地说着。

“那又怎么说呢?”

孙家兄弟互相对视一眼,知道张大爷早已知道了四合院发生的一切,甚至还涉及其中,但也没法,只好笑脸求人道:“爷爷,请看在这么多年您教导我们兄弟的份上拉我们一把。”

“我看你们没有东西作抵押吧?”

张大爷反问。

两兄弟心中有准备:

“还有两辆自行车,价值差不多五佰块。”

张大爷对自行车不感兴趣,“自行车对我来说没什么用!”

兄弟俩无奈,早想到最后这一招。

“请等等,我还有些更好的东西在家里,拿给你看看。”

他们回到家各取了一个大箱子返回张大爷处。

里面有些精美的物件,像黄金首饰、玉器古董等,还有一幅字画可能是名贵的唐伯虎真迹。

“张爷爷,这里面的价值应该有上千块,卖给您五百行吗?”

张大爷看了看这些物品确实精致。

根据他对古董的认知:一是品质高雅精致,二是数量稀少有名,三是买家财力喜好。

他估计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大概有七百元左右,由于现在不好找买家才会找到他。

因此开口:“算二百度过了,喊你张爷爷加三块钱到二百八,再给个面子算是三百吧。”

孙老大连连抱怨太狠。

可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张大爷补充:“若是去别人家试试?阎财主父子都很会攒钱。

至于邻居其他人,他们只会开更低的价。”

最后还是孙二哥咬咬牙,说道:“请看多年邻里的关系上,再加点多可以?”

张大爷爽快地应允:“再追加三块就是了。”

孙老大道出心中疑问,“三年只值这么一点点吗?”

张大爷答到:“咱不是一起当了好几年邻居嘛。”

“你还是知足吧!”

老李咂咂嘴,“也就我这样念旧情的人,要是换个人,一毛都不会多给你。”

阿强无奈,只能和弟弟继续回去搬东西。

老李数了数,又重新报了个价:“这些加在一起算你四百五吧。”

“李叔,您行行好,我们真是一贫如洗了。”

阿强装出可怜的样子说。

“谁说的,我看清楚了,你们身上都还有金条呢!”

老李好意提醒。

兄弟俩服了气,这不愧是混迹院子多年的 ** 湖。

两人乖乖拿出金条,老李也付了钱。

一番辛苦下来,最后所有家当都被老李搜刮干净。

临走时,老李还特地叮嘱:“如果想举报我私藏古董黄金,那你快行动,我要转移了。”

阿强等人愣了一下,马上陪笑脸道:“哪能啊!不说多年的邻居情谊,这些本来也是卖您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坑自已?”

见两人离去后,老李重新躺回躺椅上。

不久,阿德匆匆而来,谈了一阵后恨恨离去,还不忘在门外狠狠吐几口唾沫,低声咒骂几句:“老李你给我等着!迟早会把你整治下去的!”

折腾了很久,不仅没赚钱,还赔了一些。

更可气的是老李赚得盆满钵满,自已像给别人白打了一个多月的工。

这时,正好碰上老李开门问:“怎么还不去拿东西?”

阿德连忙赔笑答道:“这就去。”

看阿德急急忙忙离开,老李难得露出了笑容。

事情告一段落,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小王家拿到钱后很守信用,没有对外出卖院子的情况。

这让院里的人既松了口气,又不禁心疼。

这次事件不仅未赚到钱,反而搭进去不少。

听说有人被判五年,但媳妇留在家中,房子并未收回,这也让院子里的人更加警醒,不再轻易触碰法律。

院里有些聪明人原本还打算拉阿德继续做生意,但看到后果太严重,便收心了。

做这笔生意简直就是送把柄给人抓着,实在得不偿失。

于是,小院重归清贫的生活,只是比以前更加清苦了些,倒也有种“宁静祥和”

的气氛。

不过,老李手下的一个小团伙成了漏网之鱼,他们避了一段时间后,竟然再次找上门求合作。

老李确认安全后,通过中间人继续和他们合作。

既然是他们冒险,利润自然就全落入老李的口袋。

不干白不干,还要想办法找个几个新的团伙继续做生意。

他们进院子可以,但绝不耽误李大爷赚钱大计。

付氏姐妹刚来小院的日子还算安稳,但随着毕家破产,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

吃的变成了棒子面窝头,几乎和村里生活差不多。

但这时代的人很少动辄想着离婚,顶多和丈夫闹几句嘴。

付佳两姐妹也不甘寂寞,找了事端和其他人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