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95章 民国甲子邪祟乱暨太平道显圣纪略

民国的很多事沈林至今都一知半解,他只能基于自己的认知去凭空猜测,单从杨教授的故事来看,沈林认为自身猜测的准确率可能有60%左右,最起码民国时期的一贯道和路中一一定和驭鬼者有所关联。

身处民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行事作风和生平又如此贴近恐怖复苏,这巧合未免过多。

“后来呢?杨教授。”沈林看向杨教授,表现出谦虚好学的态度。

“你们想知道的事基本到此为止,后来的一切和万临市无关。一贯道自1925年这一次分崩离析过后,直到1930年才被一个叫张天然的人重新组织起来,且有快速扩大的趋势。”

“张天然时期的一贯道和路中一时期的一贯道完全不同,也和历史上的其他邪教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因为身处那个特殊的时期,张天然左右逢源,想拿汪伪政权当靠山,借助政治方面的力量扩大影响,声势闹得很大,可后来也被清除得很快。”

“一贯道在民国末年基本被清除干净,但因为各项记载在后来历史的不同时期被各个有心人以不同的形式利用起来,这些人都号称是一贯道的隔世传人,试图在近代或当代传播邪教,又被当局迅速剿灭。”

杨教授说到这里看着沈林,耐心的解释:“你说的小时候也看到过一贯道就是这个原因,隔世之人用了一贯道的名字坑蒙拐骗,虽然历史上的一贯道同样是邪教,但这两者不是一样东西。”

沈林点头,杨教授的说法让他莫名的想到了秦明时和其所属的革新会,所谓的十殿阎罗就是窃取了真正革新会的名头在当代作威作福,事实上只是个空壳子,他们和真正的革新会除了名字其他什么都不一样。

沈林有一种强烈的预感,秦明时到达晋省的目的或许是为了曾经的一贯道,或许当年的路中一有什么东西留下,又或者是那几位解决事件能人志士留下了什么,总之这件暂时沈林无法得知的隐秘足以让王察灵趋之若鹜。

如果这是王察灵的目标,那沈林就有必要去看看。

他不知道王察灵针对自己是为什么,可双方已经对上了,那就不能再被动等待,与其被王察灵牵着鼻子走,还不如主动出击。

现如今,沈林通过自己的手段查到了王察灵可能的目的之一,那他就必须抢先一步,看看王察灵到底想做什么,以及万临市那诡谲的传说中,那跨越百年的隐秘究竟代表了什么。

“杨教授,我请教个问题。”好奇宝宝赵金元钻出脑袋发问,听杨教授说的时候他也在上网自行搜索杨教授的前世今生,大体脉络和杨教授讲的差不多,可有一点有些许不同,这让他忍不住发问。

“我查了关于一贯道和路中一的相关事迹,路中一时期的一贯道主要阵地应该在鲁省,毕竟路中一和他很多弟子都是鲁省人士,关于路中一七日还阳我看网上很多说法都说是在鲁省地界,您怎么说是在万临市呢?”

赵金元说的是事实,一贯道教徒众多,可主要阵地还是华北一带,鲁省是他们大本营,无论是创派祖师王觉一创立“末后一着教”,还是后来的刘清虚更名一贯道,都是鲁省人在鲁省本地办的事。

路中一自然也是如此,所以路中一的死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太多明确细节,但普遍认为此人死在鲁省大本营,毕竟当时他的弟子都在身边,除了大本营,人员这么齐全几乎不太可能。

杨教授看着赵金元,眼神带着惊奇,就像是看到一个不抱太大希望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术论点,让他感觉这孩子还有救。

“这一点不知道,我也是在民间的走访中论证了很多事,可这种细枝末节的事在学术界基本翻不起太大的浪花,我能在万临了解到关于一贯道的事也不过是关于路中一七日还阳的诡异传闻,这种封建迷信还是出自民众之口,没有明确记载,再加上不怎么正确,不能在明面上流传。”

“如果你硬要问我个人想法,我个人猜测是为了规避风险,那个时期一贯道风头正盛,在当时全范围内都算数一数二,道首路中一出了这么大的事可能怕敌对势力攻击或针对,他们秘密转移了阵地。”

这也是合情合理的猜测,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手段数不胜数,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选万临市就有待商榷。

在这之后,沈林又断断续续的和杨教授聊了许多,没有得到更多的消息,关于一贯道的秘闻就此戛然而止,最终在杨教授的要求下,赵金元驱车把人送了回去,沈林特别嘱咐安排教授吃顿饭,好生招待。

赵金元走后,沈林又一次进入peter的记忆,在当中寻找有关于一贯道的一切,他想找到王察灵与一贯道的重合点,直觉告诉他王察灵的目的就在这里,可他还需要论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peter的记忆中寻找到了几本县志,对照手边的县志在当中找到了零散的记载,如果不是沈林事先知道一贯道曾在万临作祟,他对于这部分记载恐怕都不会上心。

《曲平县志·卷九·异闻录》

条目:民国甲子邪祟乱暨太平道显圣纪略

纪事:民国十三年(甲子年),二月,曲平一地忽生异变。初有邪教自华北渗入,以“弥勒降世,末劫救赎”为辞,广募信众,其术诡谲,乡民惊厥癫狂者日增,或僵卧如尸,或自残而亡,旬月间亡廿余人,四野惶怖,白昼闭户。

是日,有能人志士齐至,其人黄袍木簪,自号太平道首,揭县衙告示,立誓平乱。又日,但见金光裂云,雷火劈落,邪傀尽焚,曲平自此安。

这说的是民国十三年,也即是1925年2月,万临市曲平县有异变突生,有邪教出现,手段十分诡异,乡民死伤无数。

后又有能人志士,自号太平道,解决了这邪教,还天下太平。

1925年正是杨教授所说的路中一死亡的那一年,路中一死于1925年2月,同月曲平县出现诡异事件,邪教作祟,时间高度重合,如果沈林所料不错,曲平就是当年的事发地点。

更让沈林瞩目的是下方的记载,有能人志士自号太平道解决了一贯道。

太平道?提起这名字沈林首先想到的是汉末三国,黄巾之乱与张角,这帮能人异士是什么鬼,在民国时期怎么会用太平道的名字。

这些人又是谁?看县志记载,应该是解决了事件的人,可这名字听起来又像是另一个邪教,很符合杨教授口中一贯道死对头的特点。

所以,当年极有可能是路中一为了解决自身厉鬼复苏,秘密携带教徒进入万临市曲平县,却被死对头发现,然后弄死了他们?可杨教授没说还有个叫太平道的邪教啊,沈林忍不住皱眉。

他试着上网搜索太平道,得到的结论也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张角,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或许是以太平道为旗帜的黄巾之乱掀起过太大的影响,所以后世的统治者对于“太平道”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ptsd,也没人敢乱用,导致出现不多。

事情从这里陷入了死胡同,沈林索性秉承一贯的良好作风,想不通的事先不想,搁置一边。

他默默地从网上调取万临市的地区,试图找到曲平县的方位,最终他在与大夏市接壤的位置找到了曲平县。

这么近?近到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是这种距离,王察灵来一趟大夏市只不过是捎带以及为他的真实目的打掩护,这家伙的目标在万临市曲平县的猜测更让沈林坚信了几分。

沈林如此想着,刚好看到赵金元在外面回来,他送完杨教授,路上老头话也不多,饭也不吃,他只能恭敬地把老人送回住处,并把交代好的报酬打到账上,还多加了一些。

“顾先生,有收获吗?”

“收获很大。”沈林不吝啬表扬,赵金元找来的这位民俗老教授确实为他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

“那咱们现在咋办?”赵金元问。

沈林皱了皱眉,忽然问了个没头没尾的问题:“陈作或者王警官的人这两天联系过你吗?”

沈林弄死peter已经是第二天傍晚,依照王察灵的性子,于情于理也该有个电话过来,至于这个电话是赔罪还是兴师问罪那得另说,总之这个电话好歹是该有的,可到现在都没个动静让沈林忍不住微微眯眼。

“没有,需要我联系一下陈队长吗?”赵金元老实的发问。

沈林目露寒光,意识到了问题,王察灵八成已经发现了什么,开始了他的动静,这人大概率已经开始行动一天到两天,他不能再等了。

“不用,你去开车,我们去万临市曲平县。”

“啊?现在?”赵金元愣了一下,他刚把车停在车库。

“现在。”沈林提起衣服准备往外走,时不我待,现在放过王察灵让这人腾出手来指不定整出什么幺蛾子。

尊重是相互的,哪怕弄不死王察灵,他也得弄明白这人要做什么,好针对性解决问题,让此人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