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章 自封

所谓宏愿,往小了说,便是先挣他一个小目标,往大了说,便是大舍已,大无私,大无畏。

而一个宏愿的大小,除了实现难度以外,还要看天地与人的认可。

据阎罗王所知,地府之中,便有一位地藏王菩萨,许下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宏愿,同时得到天地与无数生灵的认可。

自此往后,即是仙佛见了那位地藏王菩萨,也要多给上几分敬意。

李清明立下的宏愿当然不可能恐怖到那种程度。

但往好的地方想。

简单的宏愿更好完成,一旦李清明完成了这项宏愿,他得到的好处,也将是极大的。

同时,既然这个宏愿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也代表着李清明已经深入人心。

如此想着,阎罗王嘴角一点点勾起,最后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好!好!好!”

“不枉本官赠予他那么多东西,他果然没让本官失望!”

咚。

就在这时,阎罗殿的大门突然被推开。

同为十殿阎罗的泰山王从门框走入,满脸不解的看着阎罗殿内的场景,目光在阎罗王的笑容上,尤其停留了一会儿。

直到阎罗王笑容一点点僵硬,泰山王才走上前,找了个椅子坐下,嘴角勾起笑意。

“不知是何事让包兄这么开心啊?”

“而且我看,包兄这左右判官手里,好像少了点东西吧?”

泰山王目光在阎罗王身侧左右判官身上来回扫视。

残缺的生死簿,和失去踪迹的判官笔,怎么可能逃得过他的法眼。

“咳咳。”

阎罗王轻轻咳嗽两声,稍微掩饰了一下自已的尴尬。

“董兄你听我跟你解释,这事我只告诉你一人,你可千万别去其他阎王那里乱说。”

“哦?”

见阎罗王这么神神秘秘的样子,泰山王也是面露出好奇的神色,往阎罗王的方向稍微靠近了一些。

“包兄你且说,我的性子你是知道的,定做不出背后嚼人舌根这种小人之事。”

“那我就说了......”

......

广场中央。

李清明从小臂处新出现的试炼内容中回神,不打算再操心这突然出现的试炼。

反正无论是否有这条试炼,远陵城,他都会去救的,哪怕只是为了元今雨那个傻姑娘。

既然如此,倒不如看看,刚刚的这一番话,给自已带来了多少愿力。

李清明动用天眼,在判官笔上扫过。

【愿力:10000】

多,多少?

李清明一时错愕。

连猜都不用猜,他也能知道,目前广场周围汇聚的人群,绝对不可能有一万人这么多。

远陵城拢共才几万的人口,这区区一个广场,撑死能容纳个两三千人都算多的了。

也就是说,愿力的获取,并非是一人只能提供一点吗?

可惜就目前的情况,能提供愿力的人们都已经将愿力提供完毕。

李清明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找人试验。

不过有这么多愿力也不是件坏事。

看着手中笔锋充盈着墨汁的判官笔,李清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有了这万人份的愿力,他总算能好好尝试一番【口断阴阳】这条赐福的真正用处了。

那么,在空白的生死簿中,写点什么好呢?

拿起纸笔,李清明意识发散了出去。

或许他应该先写一部分律法?

比如远陵城内,万物皆不许成精,亦或者诸神赐下的超凡力量,不许在远陵城内使用。

就在李清明如此想着的时候,判官笔的笔尖,忽然爆发出一阵阻力,原本墨汁充盈的笔锋,也变成了接近干涸的模样。

见状,李清明眉头微皱。

在天眼的加持下,李清明能看到自已的愿力并没有减少,但判官笔却变了样子。

难道是因为刚刚的那道想法?

意识到这一点,李清明将脑海中的想法驱散,判官笔也随之变回了墨汁充盈的样子。

就此又尝试了几番,不断观察判官笔的变化后,李清明才终于明白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的想法,与这片天地本身的规则相悖。

这就好比于民法和宪法。

天地本身的规则,就相当于是那条宪法。

虽然李清明在愿力的加持下,拥有一定的立法权,但一切法都要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不能与宪法相违背。

同时,李清明还发现,当自已念头中的律法仅在远陵城生效时,所需的愿力便会大幅度减少。

这可能是远陵城认可了他的缘故。

而若是念头中的律法覆盖范围扩大,扩张到超越远陵城的地界,所需的愿力便会急速增加。

这就好比两地的地方法,你河东的地方法管到河西,手也未免伸的太长了一些。

理清楚头绪之后,李清明将脑海中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都一一否决。

他目前手中只有一万愿力,就算省着用,也写不了多少内容。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胖子也不是一天就能吃出来的。

这仅有的一万愿力,得最大化的利用上才行。

稍作思考。

李清明突然灵光一现,看着手中的判官笔与生死簿,目光逐渐变得怪异。

如果,他是说如果。

如果他可以在这个本子上随意写东西的话。

那么他写下的律法,或许也没必要完全按照正规律法的格式。

比如......

李清明提起手中判官笔,唰唰在册子上写下了一行大字。

【吾观李清明德逾青天,行高于世,万民称颂,现诏封为远陵城城隍真君,开府三司!】

每一笔落下,都是愿力在实打实的消耗着。

而李清明也紧张的等待着结果。

他这其实算是取了个巧。

毕竟他写下的东西就是律法,那么将自已的身份写入律法之中,好像也未尝不可。

何况,这身份也只是远陵城城隍,并没有离开远陵城地界。

那么,能不能成呢?

李清明如此想着的下一刻,手中生死簿上突然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无数张写满了文字的页码,出现在白页之后,那些页码上写满了远陵城百姓的名字和生平。

而生死簿变化而来的小册子,此刻表皮上也多出了两个大字: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