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朝堂,鎏金的梁柱在晨光中闪烁,金砖铺地,朝臣们峨冠博戴,神色各异。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凝重,一场围绕新政的激烈交锋即将拉开帷幕。
林墨尘身着戎装,身姿挺拔,剑眉星目透着坚毅。他深知,今日朝堂之上,必将是一场硬仗,旧贵族们及其支持者定会就新政发难,而他,必须为新政据理力争。
随着内侍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反对派的领军人物,礼部尚书王宏率先出列。他微微躬身,向龙椅上的皇帝行礼后,便转头看向林羽,眼中满是敌意。
“陛下,臣有本奏。自新政推行以来,朝堂动荡,民间不安。所谓的新政,看似美好,实则扰乱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动摇了国家根基。”王宏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皇帝李轩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目光深邃地看着王宏,说道:“王尚书,且细细说来,新政如何扰乱规矩,动摇根基?”
王宏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新政中的土地改革,将大量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这使得许多贵族世家的田产锐减。贵族们世代经营的产业,一朝受损,家族生计堪忧。再者,商税的减轻,虽看似鼓励商业,实则让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长此以往,国家拿什么养兵,拿什么进行建设?”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大臣纷纷点头,显然是认同王宏的观点。
林墨尘心中一凛,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请容臣辩解。王尚书所言,看似有理,实则片面。土地改革,并非无端剥夺贵族田产,而是将那些被非法兼并的土地归还给百姓。这些年来,贵族们巧取豪夺,大量兼并土地,致使无数百姓沦为佃农,生活困苦。新政此举,是为了让耕者有其田,激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如今,土地重新分配后,百姓们辛勤劳作,农田产量大幅提升,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之举吗?”
林墨尘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继续说道:“至于商税减轻,的确在短期内会使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从长远来看,商税减轻,商贾们的负担降低,他们便会更积极地从事商业活动,商业得以繁荣发展。商业繁荣,不仅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百姓增收,而且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税收的基数也会增大,国家的财政收入必将随之增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为长安的长远发展考虑。”
王宏冷哼一声,反驳道:“林将军,你说的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未来之景。当下,贵族们的利益受损,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这是不争的事实。难道为了那些不确定的未来,就要牺牲贵族们的利益吗?贵族们可是我朝的根基所在!”
林墨尘面色一沉,说道:“王尚书此言差矣。国家的根基,并非少数贵族,而是广大的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贵族们享受了太多的特权,长久以来,他们的利益已经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新政,正是要纠正这种不公,让国家的发展更加公平、合理。”
这时,户部侍郎陈良站了出来,他是旧贵族的支持者之一。“林将军,话虽如此,但新政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混乱。一些地方官员执行不力,导致土地分配不均,百姓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更加困苦。这又作何解释?”
林墨尘早有准备,说道:“陈侍郎,新政推行初期,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地方官员执行不力的情况。但这绝不能成为否定新政的理由。我们应当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而不是因噎废食。陛下已经下旨,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深入各地,严查新政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新政能够真正惠及百姓。”
皇帝微微点头,对林墨尘的回答表示认可。
然而,反对派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吏部侍郎孙德也站了出来,说道:“林将军,新政中的科举改革,更是荒谬。打破了以往的门第限制,让那些出身低微之人也有机会进入朝堂。这些人毫无根基,不懂朝堂规矩,如何能担当大任?这岂不是会让朝堂陷入混乱?”
林墨尘心中有些愤怒,但依然保持着冷静,说道:“孙侍郎,科举改革正是为了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论出身贵贱。出身低微之人,虽无门第背景,但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同样能够为国家效力。以往的科举,过于注重门第,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被拒之门外,这是人才的浪费。如今新政之下,广纳人才,朝堂之上才能注入新鲜血液,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孙德皱着眉头,还想反驳,林墨尘紧接着说道:“况且,科举改革后,对新入朝为官之人,都会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朝堂规矩。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确保新政能够顺利推行,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朝堂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愈发激烈。林墨尘凭借着对新政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一一反驳着反对派的观点。他的声音激昂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
随着争论的持续,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大臣,开始被林墨尘的言辞所打动。他们逐渐意识到,新政并非如反对派所言那般一无是处,而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皇帝李轩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新政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反对。但林墨尘的阐述,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
最终,皇帝李轩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今日朝堂上的争论,让朕看到了新政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分歧。但朕坚信,新政乃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了百姓的福祉。林将军所阐述的新政好处和必要性,朕深以为然。至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新政能够顺利推行。众爱卿,应当以国家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推新政。”
林墨尘心中大喜,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全力推动新政。”
反对派们见皇帝态度坚定,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作罢。
退朝后,林墨尘走出朝堂,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深知,今日的争论只是新政推行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坚信,只要自已据理力争,坚定信念,新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让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