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繁华背后,林墨尘经历劫难归来后,以更加敏锐的目光审视着朝廷的种种。他深知,那场险些让他万劫不复的冤案,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是朝廷制度弊端所结出的恶果。
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林墨尘书房的案几上,他正埋头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这些卷宗记载着朝廷的各项事务和过往的决策,林墨尘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忧虑也愈发沉重。
“这些制度,看似完备,实则漏洞百出。”林墨尘喃喃自语道。
他发现,官员选拔制度过于注重门第和关系,导致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埋没;税收制度不合理,使得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而律法的执行也存在着诸多不公,权贵可以轻易逃脱惩罚,而平民却常常蒙冤受苦。
林墨尘决定不再沉默,他要为国家的未来,为百姓的福祉,向皇帝提出改革的建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林墨尘身着朝服,怀揣着精心撰写的奏折,踏入了皇宫。皇宫的巍峨建筑和庄严氛围并没有让他心生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皇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他。
“林爱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皇帝问道。
林墨尘跪地行礼后,双手呈上奏折,说道:“陛下,臣历经磨难,深感朝廷制度存在诸多弊端。若不加以改革,恐危及国家根基,殃及百姓。”
皇帝微微皱眉,打开奏折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皇帝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沉思。
“林爱卿,你所提之事,确非小事。但改革牵涉甚广,不可轻举妄动。”皇帝说道。
林墨尘深知皇帝的顾虑,他向前一步,慷慨陈词:“陛下,臣明白改革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但如今国家积弊已深,若再拖延,后果不堪设想。臣建议先从官员选拔制度入手,应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广纳贤才,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
皇帝点了点头:“此议虽好,但如何确保选拔的公正公平,又如何防止新的腐败产生?”
林墨尘早有准备,他回应道:“陛下,可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增加面试环节,让考生当场阐述治国方略。同时,加强监督,对违规者严惩不贷。”
接着,林墨尘又提出了税收制度的改革建议:“陛下,当前税收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应重新评估各地的税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减轻百姓负担,同时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税收乃国家根本,改革须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林墨尘继续说道:“陛下,律法的公正执行亦至关重要。应废除特权,无论权贵平民,一视同仁。建立冤案申诉机制,让每一个蒙冤之人都有机会申冤。”
皇帝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步:“林爱卿,你的建议大胆而激进,朕需时间与众大臣商议。”
林墨尘再次跪地:“陛下,臣一心为了国家,愿以性命担保,改革若能成功,国家必将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离开皇宫后,林墨尘并没有停歇。他深知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不仅要得到皇帝的支持,还需说服朝中大臣。
于是,他开始频繁地与朝中的有识之士交流,阐述自已的改革理念。一些大臣被他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开始支持他的改革建议。
但也有不少保守派大臣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对林墨尘百般刁难。
“林墨尘,你这是痴人说梦,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定会引发动荡。”一位保守派大臣斥责道。
林墨尘毫不退缩:“大人,若因惧怕动荡而固步自封,国家终将走向衰败。”
在朝堂上,关于改革的争论日益激烈。林墨尘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与反对派大臣据理力争。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取得成效后再全面推广。”林墨尘说道。
尽管反对派的声音强大,但林墨尘的改革呼声也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百姓们听闻林墨尘的改革建议,纷纷表示支持,希望朝廷能够做出改变,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林墨尘,在这场艰难的改革征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