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取功名后,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到了适婚的年龄。这个消息仿佛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上门说媒的人如潮水般络绎不绝。
这一日,阳光正好,苏瑶和赵辰坐在客厅,刚刚用过早膳,就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赵老爷,赵夫人,我是来为府上公子说亲的。”一位媒人扯着嗓子喊道。
苏瑶和赵辰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然后起身相迎。只见那媒人满脸堆笑,手中拿着一把绢扇,扭动着身子走进客厅,身后还跟着两个提着礼盒的丫鬟。
“快请坐,快请坐。”苏瑶热情地招呼着。
媒人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赵老爷,赵夫人,我这次带来的可是个好姑娘。这姑娘是城东李家的小姐,年方十八,生得那叫一个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性情温柔,孝顺长辈,绝对是能持家的好媳妇。”
苏瑶和赵辰微笑着听着,心中却在暗自思量。
还没等他们回应,又有一位媒人走了进来。“赵老爷,赵夫人,我给你们介绍的这位姑娘更是出色。她是城西王家的千金,知书达理,家族也是名门望族,与贵公子那是门当户对。”
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客厅里来了一位又一位媒人,每个人都把自已介绍的姑娘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苏瑶和赵辰有些应接不暇,脸上始终带着礼貌的微笑,但心里却渐渐感到疲惫。
送走了最后一位媒人,苏瑶和赵辰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可如何是好,这么多姑娘,都不知该怎么选了。”苏瑶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赵辰沉思片刻说:“还是得先问问孩子的想法,毕竟这是他的终身大事。”
苏瑶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可孩子整日忙着读书和应酬,也没个时间和咱们商量。”
过了几日,媒人依旧不断上门。有介绍富家千金的,有推荐书香门第的小姐的,甚至还有官宦人家的姑娘。
“赵老爷,赵夫人,你们听听我这个。这是城南孙家的小姐,她父亲可是当朝的大官,要是公子能娶了她,那以后的前途可就不可限量了。”一位媒人说得眉飞色舞。
苏瑶皱了皱眉:“我们只求孩子能娶个贤良淑德,与他真心相爱的女子,不在乎什么权势地位。”
赵辰也附和道:“是啊,婚姻还是要看缘分和感情。”
有一天,来了一位特别的媒人。她不像其他人那样张扬,而是轻声细语地说:“赵老爷,赵夫人,我介绍的这位姑娘,虽不是出身名门,但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她在家中孝顺父母,照顾弟妹,是个过日子的好手。”
苏瑶和赵辰听了,心中不禁一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瑶和赵辰每天都在接待媒人,心中越发纠结。他们既希望能为孩子挑选一个满意的伴侣,又担心过于草率而耽误了孩子的幸福。
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孩子从外面回来。苏瑶和赵辰赶忙把他叫到客厅,将这些日子的说媒情况一一告知。
孩子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爹,娘,感谢你们为我的婚事操心。但我希望能自已遇到那个与我心灵相通的人,而不是通过媒妁之言来决定我的婚姻。”
苏瑶和赵辰听了孩子的话,先是一愣,随后也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