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章 暴露身份的李寒衣

周尘折腾了一番,又换上一件黑色长袍。

气质也变得深沉,愈发显得整个人贵不可言。

看的李寒衣心思萌动。

不管是什么衣服,穿在周尘的身上都不会有丝毫违和。

当两人踏出院门的那一刻,马上引来了附近街道的乡亲们观望。

看到是他们二人后,个个目露诧异。

这个城就这么大点儿,乡亲们都知道昨天周尘,才差点被这女人给砍了。

结果今天二人就和好如初,还同进同出起来。

周尘倒不怎么在意他人的看法。

关于李寒衣的身份,他也想过早晚会被人认出来。

黄蓉是年纪小,怜星和月儿是久居移花宫,很少有人见过她们的真容。

但李寒衣可不同,少年成名天赋出众。

即便是其他地方的人,真实身份也瞒不了多久。

当初的周尘手无缚鸡之力,做起事来难免瞻前顾后。

现今已然有了自保之力,可以稍稍放松一点。

李寒衣逛着逛着,突然问道。

“你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在此落脚呢?”

周尘回忆起往事,面带苦涩的说道。

“没有为什么,这里比较安全。”

他当初四处拜师,却屡屡求而不得。

哪门哪派都不愿收下,他这种习武资质过低的少年。

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周尘前往了武当。

当时的武当代掌门,宋远乔性格温和。

也看出他的窘境,给了他个杂役弟子的身份。

虽然学不到什么高深武学,但终究让他有了个安身立命之所。

周尘虽是对此颇为感激。

但心知自己无法成为武者,也不想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看清自己无法习武后,转而放弃来到了安居城。

离武当太近的话,安全性够高。

但来来往往的大人物也多,容易被卷进麻烦。

安居城则正好离得不远不近,既没什么大人物。

但也在武当的附近,不会有盗贼屠城之说。

李寒衣看出他眉宇间的失落。

“当初你不走的话,我会带你回雪月城,亲自教你武道的。”

周尘抬头看天,神色略带忧郁。

“世间哪有这么多如果,何况不走的话,大概率你就只能看到我的尸体了。”

要不是机缘巧合被人救下,他哪还会有今日之成果。

李寒衣心中难免有些自责。

要是当初第一时间就带走周尘,而不是急于去找仇敌报复。

这样一来,周尘就只会是自己的,而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仔细想了想,李寒衣心想也是。

真要有这么多如果,那时候自己也不会凑巧遇上周尘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都没怎么主动出声交谈。

李寒衣是天生性子冷,哪怕心悦于周尘也极少说话。

周尘则是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并没主动出声的意思。

说是逛街,李寒衣也很少去看什么,就只是静静的陪着周尘。

两人在城内的大街小巷溜达,宛若一对生活许久的老夫老妻。

不过有些时候,很多事就是这么凑巧。

两人在路过红娘楼的旧址时,人们诧异的声音从两人身后传来。

“那好像是李寒衣?”

“雪月城的雪月仙子,她怎么会在这儿?”

“还真是她,我以前去雪月城的时候见到过他。”

李寒衣听到他人的交谈后,眉头一簇没有理会的意思。

周尘则是充耳不闻。

李寒衣盛名在外,会被人认出身份并不稀奇。

换做以前的安居城,全都是普通人倒也罢了。

现在城内鱼龙混杂,莫看不显山不露水。

实际有不少的武者经过,

李寒衣会被人认出来,是早晚的事情。

两人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可这个消息却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在路过的诸多武者耳中。

要知道李寒衣本就名气不小,而且素来淡泊无情。

好似眼中唯有剑道,加上清高孤傲的面庞。

更引得不少青年武者臣服,但却从没人能让她多看一眼。

可现今和周尘出双入对,怎会不令他们惊诧万分。

本来武者间流通的信息,周尘是很难知晓的。

毕竟他在江湖没什么关系,但由于风月楼的存在,还是被他得知了此事。

江湖么,快意恩仇。

有钱吃肉喝酒去青楼,没钱路边住宿。

风月楼这种场所,是武者们难以避俗的地方。

有些武者在谈论之时,被酒楼的小厮得知。

听到是自家幕后老板的事,赶忙偷偷告知了王叔。

王叔得知此事身子一震,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什么,那女子是雪月城的李寒衣。”

那种级别的人物,哪怕是他还没身受重伤。

修为骤降之前,也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但他摸不清自家少爷是什么想法,只得派了个下属去通知。

把此事告知周尘,表明李寒衣的身份暴露了。

很多武者都已知晓此事,让他近期小心一些。

周尘则是让其回话,告知王叔不用担心,自己早就有所准备。

家中几女不可能一直不被人认出来,暴露也是早晚的事情。

何况她们所处的势力,和大明官方并没有什么矛盾。

也就没必要顾及太多,再说暴露也有暴露的好处。

关于这些事,周尘并没刻意的隐瞒。

李寒衣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害。

“我的存在,会不会给你带来困扰?”

周尘笑着摆摆手。

“怎么会,安心好了。”

李寒衣解释道。

“我还是有不少仇敌的,万一对方找上门来。”

周尘对此不以为然,语气轻松的道。

“来一个杀一个,管杀不管埋。”

等消息传播出去,再到雪月城的仇敌找上门来。

不说踏入金丹期,踏入筑基期肯定绰绰有余了。